近期,有關河北光伏行業和知名企業一季度以及前四月的統計報告陸續出臺,無論是企業營收,還是出口收入,均呈現出八九成甚至翻番的高增長。然而本地光伏業人士表示,在全球光伏市場景氣度下滑的大背景下,由于國內產能過剩,從四月以來已經出現了硅片和電池的價格大幅下滑,中小光伏企業有的甚至已經停產。
河北:開門紅
從去年一季度開始,在德國"搶裝"的拉動下,全球光伏業出現了翻一番的火爆增長,河北是中國第二大光伏大省,本地企業也普遍受益。今年一季度,國內光伏業增速明顯下滑,不過河北企業表現尚屬樂觀,基本上繼續維持了去年的增長速度。
根據官方統計,河北光伏產業一季度的主營業務收入增長了83.5%,高出本地制造業將近50個百分點。太陽能光伏成為河北制造業的最大亮點。
最近,石家莊海關也披露了前四月的河北光伏電池出口數據。這一期間,電池出口1845萬個,和去年基本持平,但是出口金額9億美元,同比增長了77.3%。河北光伏電池出口的八成,輸往歐盟,德國占到出口的三分之一。
據了解,雖然整體行業景氣度下降,但是從二月份開始,全球光伏電池價格開始升溫,價格逐漸上漲至每瓦1.2美元之上,訂單也開始出現反彈。業內分析人士表示,一季度反彈的電池及組件,成就了河北光伏業的高增長。
從廠商來看,寧晉晶龍集團一季度銷售收入錄得41.3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猛增了四倍多。晶龍集團控股,并在寧晉縣擁有電池生產基地的晶澳太陽能,一季度電池出貨量高達451兆瓦,同比增長了三分之二。銷售收入5.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九成,其增速超乎華爾街分析師的預期。
市場:現大跌
八九成的增長數字背后,卻是不太令人樂觀的市場前景。對于二季度以及余下下半年的光伏市場,更是有河北業界人士以"行業危機"來形容。
無疑,河北光伏業一季度同比依然高增長,但是行業的"好日子"正在遠去,一季度的一些指標距離去年四季度出現了環比的下滑。
河北光伏業的領軍企業英利集團,其一季度總收入3.58億美元,比去年四季度下滑了3.2%。上述晶澳太陽能公司一季度的出貨量,同樣比四季度下滑了2.6%。
這些數據,和業界今年光伏業增速開始放緩的判斷十分吻合。晶龍集團新聞發言人段同剛表示,總體來看,一季度的出貨量等尚未出現下滑,基本延續了去年的增長,但是從四月以來,硅片,電池的價格已經明顯下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