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司長周長益近日對新華社記者說,“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為著力點,推動工業節能降耗減排治污邁上新臺階,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和再制造產業和節能環保裝備,實施鼓勵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產品出口的貿易政策。
據初步測算,“十一五”期間我國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累計下降超過25%,工業節能量超過6.5億噸標準煤,以年均6.98%的能源消耗增長支撐了工業增加值年均11.57%的增長。工業節能減排取得的積極成效為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作出了貢獻。
但從長遠看,我國工業節能減排工作仍然面臨一系列挑戰。目前,我國消耗了全球46%的鋼鐵、16%的能源、52%的水泥,但僅創造了全球8%左右的GDP。長期以來主要依靠物質資源消耗、對資源環境成本重視不夠的粗放型增長模式,亟待得到根本性扭轉。
此外,高耗能行業快速增長面臨嚴峻的資源能源約束。“十一五”前四年,我國鋼產量年均增長12.4%,水泥產量年均增長11.5%,有色金屬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1%。高耗能行業能源消費量約占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近80%,高耗能行業的快速增長帶動我國工業能源消耗總量的不斷增加。自1996年以來我國工業能耗占全社會總能耗始終保持在70%以上,相應的,發達國家僅為30%左右。
從未來發展看,按照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工業化、城市化將進一步發展,“十二五”仍是我國工業化發展的關鍵階段,居民消費結構繼續升級,對工業品的需求也將繼續增加,我國重化工業所占的比重仍將保持較高水平,對能源、交通、原材料等需求還會進一步增大,資源消耗總量將進一步增加,工業發展面臨的資源約束進一步加大。
“工業生產過程余熱余壓巨大浪費,能源轉換、利用技術水平落后,環境污染嚴重,節能與科學用能的研究和指導薄弱等,是當前我國工業用能存在的主要問題。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工業領域的能源利用水平普遍偏低,單位產品能耗有較大差距,工業節能降耗仍具有巨大的空間和潛力。”
周長益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節能降耗減排治污為重點,構建產業結構優化、產業鏈完備、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同時,開展重點行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企業創建試點,組織工業“零”排放示范園區建設,探索建立節約、清潔、循環、低碳的新型生產方式。
同時,“十二五”期間,我國將以資源能源消耗高、污染物排放量大、涉重金屬工業行業為重點,組織編制清潔生產技術推行方案,以清潔生產技術的示范推廣為核心,加快推進重點工業行業、重點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在此過程中,編制重點行業清潔生產水平評價標準,推動既有企業清潔生產技術改造,提升新建項目的清潔生產技術工藝裝備水平,并研究建立生態設計產品標識制度,開展試點。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