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準備投資4.7億元,把我腳下的這條道路從湖邊挪走。”在甘肅甘南碌曲縣境內尕海湖邊的尕瑪公路上,袁峰曉對記者說。
袁峰曉是甘肅尕海則岔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他管理的這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1998年成立的,這兒生活著10余種珍稀保護動物,其中包括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黑鸛等珍稀鳥類。
“尕海湖被當地群眾稱為‘神湖’,但是在上世紀1995年、1997年、2000年曾經3次干涸。”袁峰曉說,湖水干涸,周邊的13眼泉水也都不出水了,生活在尕海周圍的一些珍稀鳥類生存狀況面臨嚴重的問題。
尕海湖生態的急劇惡化引起了當地政府的重視,中國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對這個區域展開保護。
“我們通過采取筑壩引水、核心區圍欄育草、禁牧休牧等一系列的生態保護措施,使尕海湖區周邊60%以上已經干涸的山泉恢復出水,尕海湖面積由上世紀90年代的480公頃恢復到現在的2170公頃,尕海濕地出現恢復性增加。”袁峰曉談起保護效果的同時,也直言他也有一些煩惱。
他的煩惱來自于他腳下的道路。沿著湖邊穿過的這條公路是從甘南藏族自治州內一個縣城前往另一個縣城的重要通道。“尕海湖邊屬于這個保護區的核心區,應該是鳥兒的領地,但每年都有20多只珍稀鳥類被路過的汽車撞死。”
這條公路對于棲息在湖中、湖周圍的鳥類造成的干擾不僅如此,這里是在甘南旅游的必經之路,許多游客都會在此停車觀景賞鳥,但一些游客也會把塑料瓶之類的垃圾扔進尕海湖的圍欄里。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