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1、能源系統
要求對電、燃氣、煤等常規能源進行分析優化,采取優化方案,避免多條動力管道入戶。對住宅的圍護結構和供熱、空調系統要進行節能設計,建筑節能至少要達到50%以上。有條件的地方鼓勵采用新能源和綠色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及其他再生資源)。
2、水環境系統
要考慮水質和水量兩個問題。在室外系統中要設立排水、雨水等處理后重復利用的中水系統、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等;用于水景工程的景觀用水系統要進行專門設計并將其納入中水系統一并考慮。小區的供水設施宜采用節水節能型,要強制淘汰耗水型室內用水器具,推行節水器具。在有需要的地方,同步規劃設計管道直飲水系統。
3、氣環境系統
室外空氣質量要達到二級標準。居室內達到自然通風,衛生間具備通風換氣設施,廚房設有煙氣集中排放系統,達到居室內的空氣質量標準。
4、聲環境系統
包括室外、室內和對小區以外噪音的阻隔措施。室外設計應滿足:日間噪音小于50分貝、夜間小于40分貝。建筑設計中要采用隔音降噪措施使室內聲環境系統滿足:日間噪音小于35分貝、夜間小于30分貝。小區周邊產生的噪音如果影響了小區的聲環境則應采取降噪措施。
5、光環境系統
著重強調滿足日照要求、室內要盡量采用自然光,還應注意居住區內防止光污染,在室外公共場地采用節能燈具,提倡由新能源提供的綠色照明。
6、熱環境系統
要滿足居民的熱舒適度要求、建筑節能要求以及環保要求等。對住宅圍護結構的熱工性能和保溫隔熱提出要求,以保證室內熱環境滿足舒適性要求,冬季供暖室內適宜溫度:20~24℃;夏季空調室內適宜溫度:22~27℃。住宅采暖、空調應該采用清潔能源,并因地制宜采用新能源和綠色能源。鼓勵采用不破壞大氣環境的循環工質。
7、綠化系統
應具備三個功能:一是生態環境功能,小區綠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綠色再生機制,它具有清潔空氣、釋放氧氣、調節溫濕度、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二是休閑活動功能,小區綠地提供戶外活動交往場所,要求衛生整潔、適用安全、景色優美、設施齊全;三是景觀文化功能:通過園林空間、植物配置、小品雕塑等提供視覺景觀享受和文化品位欣賞。
8、廢棄物管理與處置系統
包括收集與處置兩部分,收集應體現“誰污染誰治理,誰排放誰付費”的原則,處置應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原則。生活垃圾的收集要全部袋裝,密閉容器存放,收集率應達到100%。垃圾應實行分類收集,分為有害類、無機物、有機物三類,分類率應達到50%。
9、綠色建筑材料系統
要求在建設綠色生態住宅中,對于材料、部品的選用強調:一是提倡使用3R材料(可重復使用、可循環使用、可再生使用);二是選用無毒、無害、不污染環境,有益人體健康的材料和產品,宜采用取得國家環境保護標志的材料、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