鍋爐脫硫除塵器除塵技術發展要求
能源是國家的命脈,是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類文明的動力源。能源的開發利用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極大發展。我國的能源消費與生產以煤為主,鍋爐脫硫除塵器在一次能源結構中所占份額高達75%以上。由《BP世界能源統計2010))提供的數據可知,全球煤炭消費的45%來自中國,同時中國為世界煤炭貢獻了95%的消費增長。我國的經濟水平、能源資源等因素決定了我國在未來二十至三十年內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結構將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我國消費的煤炭中用于直接燃燒的份額占到80%以,而且由其燃燒產生的S02排放量占全國SO:排放總量的90%,在NO、的總排放量中占67%,在CO排放中占71%,在CO:排放中占85%,且70%的粉塵排放量由燃煤造成。據環境狀況評估報告顯示,我國的SO:排放已由1995年連續多年超過2000萬噸,居世界之首。每年酸雨和SO: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為1100多億元,已接近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而粉塵污染既污染環境,又危害人類健康。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煙塵排放量為2416萬噸,工業粉塵量為917萬噸。進入大氣的粉塵顆粒粒徑大于10μm的稱為降塵,收塵器能在一段時間后沉降到地面,對植物、作物等造成污染,并可能再次揚塵;粒徑小于10μm的稱為飄塵,粒徑小于2μm(有時用小于2.5μm,即PM2.5)的稱為細顆粒物,介于兩者間的稱為可吸入顆粒物(PM10),它們能長時間懸浮于大氣中,并可能被人體吸入,造成中毒或疾病。另外,大氣中的粉塵還可能導致太陽輻射強度減弱、大氣污染煙霧的形成、酸雨及大氣能見度降低等環境危害。
近年來,隨著我國電力行業的快速發展以及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如何對火電廠排放的SO:和煙氣進行高效治理以適應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縮小同發達國家間的技術差距是能源領域維持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嚴峻挑戰。鑒于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廣泛,不同地區的煤質特性又差異較大,不同煤種的灰分、含硫量與發熱量差異性也大,表現為其燃燒特性相差迥異,于是對電廠煙氣脫硫凈化裝置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目前,脫硫與除塵裝置己成為燃煤電廠繼“機、電、爐”之后的第四大類基礎設施。2012年1月,按照環境保護部在全國范圍內分步監測與報告PM2.5;的計劃,北京等直轄市和全國各地省會城市己從去年開始對PM2;進行監測與公開報告。同時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要建設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這就對高效脫硫除塵器技術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收塵器http://www.hbhualihb.com
鍋爐脫硫除塵器http://www.hbhualihb.com
脫硫除塵器http://www.hbhualihb.com/tlccq/
星型卸灰閥http://www.hbhualihb.com/xlqx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