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城市雨水收集式是在雨水落到地面上后,一部分通過地面下滲補充地下水,不能下滲或來不及下滲的雨水通過地面收集后匯流進入雨水口,再通過收集管道收集后,排入河道或通過泵提升進入河道。隨著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傳統的雨水管理模式經常會造成城市洪災、雨水徑流污染、雨水資源大量流失、生態環境破壞等主要問題。
國際上雨水資源處置和管理的理念也發生顯著變化,雨水蓄滲、緩排、利用等已成為雨水管理的重要內容。德國、美國和日本是雨水資源利用和管理開展較早的國家,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取得了較為豐富的實踐經驗,制定較為系統全面的法律法規,利用經濟、技術和管理手段,開發了多種多樣的雨水利用技術措施,形成了較為完善的雨水資源利用管理框架和技術體系。
我國的上海世博會演藝中心采用了虹吸屋面雨水收集系統,程控綠地節水灌溉系統,雨水收集池,埋地式雨水收集箱等多項環保節能技術,注重資源的綠色循環使用,其目標是成為一座”綠色環保節能的生態建筑”。演藝中心設計了完善的雨水利用系統,將空調凝結水與屋面雨水收、處理,用作道路沖洗和綠化澆灌用水,采用雨水收集箱收集雨水來道路沖洗和綠化灌溉,地下雨水調蓄池以減少雨水污染。
在中國館的景觀設計中,加入了先進的“循環自潔”功能。屋頂上,設計有雨水收集系統,可以利用收集下來的天然雨水,進行綠化澆灌和道路沖洗。在地區館南側的大臺階水景觀和其南面的園林設計中,引入埋地式雨水收集系統,雨水配合人工濕地的自潔能力,在不需要大量用地的前提下,在城市中心創造出一片生態濕地。
世博上海企業聯合館是一個獨具特色的生態智能建筑,館場內采用pp雨水收集模塊大范圍內的雨水得到回收,經過沉淀、過濾和儲存等技術處理之后,可作場館內的日常用水之用。節約了了大量的自來水資源。同時這些技術措施的實施,展現將雨水資源資源循環利用、預防洪澇、城市景觀、環境改善,節能環保等功能融為一體的發展趨勢,符合“生態世博”的理念,也是環境保護與生態建設的實際需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