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氣污染治理將會有大動作。國家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近日表示,國務院制定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于7月底或8月初公布,預計未來五年大氣污染防治總體投資將近1.7萬億元左右。
中國環境規劃院副院長王金南表示,1.7萬億是一個測算數據,包括政府、企業、社會的全口徑投入。“1.7萬億投資,通過治理空氣污染將拉動GDP增長2.5萬億,雖然淘汰產能會對經濟起到負面影響,但總體來說其將產生正面效應。”他說。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副會長文一波表示,與去年10月出臺的《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相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規格更高,措施更細。
力度升級
今年年初,席卷全國多個城市的霧霾天氣讓公眾記憶猶新,大氣污染治理依然面臨嚴峻形勢。
根據環保部5月份全國空氣質量月報,5月份74個城市僅六成天數空氣質量達標,較4月降低,京津冀地區的達標天數更是從4月的50.6%下降到27.4%。
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空氣質量最差,二三月份達標天數和超標天數基本對半,四五月雖然繼續轉好,但五月份依然較四月份轉差,基本符合公眾對空氣質量的感覺。
面對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2012年10月,由環保部、發改委、財政部聯合發布的《規劃》經國務院批復后發布。
《規劃》提出,到2015年,重點區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業煙粉塵排放總量分別下降12%、13%、10%,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分別下降10%、10%、7%、5%,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細顆粒物年均濃度下降6%。
半年多之后,《行動計劃》即將出臺。一位業內專家表示,這充分體現了中央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視和決心。
文一波表示,近期環保部就大氣污染防治組織了多次研討會,想向有關專家和行業協會征求意見。
此前,國務院已率先對外公布了十條針對大氣污染防治的措施,該措施嚴厲、全面,被稱為“國十條”。
有消息稱,“國十條”中沒有納入燃煤消耗上限的規定,而《行動計劃》可能會對我國,尤其是京津冀地區的燃煤進行大幅度削減。
近日,環保部下發通知,要求各級環保部門從今年9月起開始主動公開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對公眾特別關注的、重大的、統計性的、綜合性的污染源環境監管信息,應采取發布新聞通稿、召開新聞發布會和新聞通氣會等方式公開。
利好環保產業
國家層面的《行動計劃》還沒出臺,一些地方政府已經開始行動。
6月19日,“著名”空氣污染城市石家莊,制定下發了《石家莊市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13-2017年)》。明確提出通過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淘汰黃標車等措施,經過五年努力,使全市環境空氣質量明顯改善,重污染天氣大幅度減少。
北京、青島市也先后發布了大氣污染防治2013年行動計劃。據悉,首批納入PM2.5對外公布的74個城市都在緊張地制定相應行動計劃。
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環境服務業商會秘書長駱建華表示,相關計劃和各種更加嚴格的環保標準推出、執行,對于環保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很大的利好。
“1.7萬億投資主要還是企業和社會投入,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嚴格的標準,并監督執行。”駱建華說。
文一波、駱建華一致認為,要實現《行動計劃》規定的目標,5年1.7萬億的投入并不算多,可能還遠遠不夠。
駱建華舉例說,目前我國尚有急需淘汰的黃標車約1500萬輛,目前的年均淘汰數量為68萬輛,他建議增加到300萬輛,通過5年完全淘汰各類黃標車。
“按照淘汰一輛黃標車需要1到2萬元的補貼測算,1500萬輛黃標車就需要投入2000億到3000億元。”這僅僅是《行動計劃》5大治理措施的一個方面。
他另一項針對工業企業燃煤排放配套脫硫脫硝設備運行情況的研究顯示,全國6.8億千瓦裝機量的脫硫脫硝設備年運行費用約400億元。“大氣污染之所以得不到改善,甚至越來越嚴重,跟很多發電企業相關環保設備運行率低有很大關系。”他說。
周生賢曾表示,今后五年中國政府將以每年增加千億元的較大幅度增加環保投入。
駱建華指出,環保投入更多的是要依靠市場和企業,根據他的一項研究,政府在環保領域的投入對市場有3到4倍的帶動效應。
目前政府的環保資金投入大概在年均2000億左右,全社會環保投入占GDP的比重大概是1.6%,駱建華認為,今后10年中國應把環保投入占GDP比重迅速提高到2%-3%。
根據中國環境產業協會去年發布的數據,2011年,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邁上1萬億元臺階,達到1.1萬億元,這還沒有包括節能與資源利用行業的產值。初步預測,我國環保產業總產值在2015年將突破4.5萬億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