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與中國企業管理科學基金昨天(6月27日)聯合發布了《2012年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報告》。這是自2011年發布《“十一五”期間我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評估報告》之后,上述機構第三次發布有關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的年度報告。報告建立在推進企業確保完成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和貫徹落實國家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綱要任務,并在2012年10月—12月期間對天津、山東、上海、江西等地方企業進行了實地調研及問卷調查。
2012年,全國GDP能耗下降3.6%,完成年初的預定目標。《2012年中國企業節能減排狀況報告》顯示,從企業層面看,我國企業把節能減排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推動科學發展、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抓手,采取強化目標責任、調整產業結構、實施重點工程、推廣先進技術產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積極開展節能減排,節能減排取得顯著成效,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當然,要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企業還需要在未來三年中繼續努力,力爭在本行業節能減排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進一步提升管理水平,更加有效地運用有助于節能減排的新工具、新手段。
與“十一五”時期相比,“十二五”時期的企業節能減排既保持了工作的連續性,也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報告歸納出的“十二五”以來企業節能減排的四大特點是:
一、企業的主體地位得到加強
自“十二五”以來,隨著企業對節能減排問題認識的加深與市場機制作用的顯現,政府開始從“十一五”時期的強勢地位逐漸淡出,由此,企業節能減排的主體地位越來越得到加強。企業調查顯示,90%以上的企業認可以企業為主、政策為輔開展節能減排的模式。這已經成了企業“十二五”時期開展節能減排的共識。與此同時,市場化手段在企業節能減排中發揮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所調查企業提出,企業確實從節能改造中獲取了更大的利益,因而會有內生的動力。其它調查也給出了同樣的結論。
二、管理成為節能減排的重要抓手
與“十一五”時期相比,自“十二五”以來,管理越來越成為企業推進節能減排的利器。調查顯示,這兩年,近90%的企業日益注重依靠管理制度、各種管理手段、工具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開展節能減排,這些企業大都成立了專司節能減排的組織機構或工作領導小組,配備相關人員,與有關部門協作指導、開展本企業的節能減排工作。組織機構按照“小分工、大合作”的原則,實行層層責任制,建立人、職、權、責相統一的工作機制,落實詳細職責。從管理手段看,90%以上的企業都采用相關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推薦使用的節能減排指標體系、監測體系和考核體系,以對本企業全部耗能單位和污染源進行調查摸底,進一步加強了對本企業能源統計數據的監測及實施主要污染物排放統計和監測,并對采集的最新數據及時采取應對措施。
三、中小企業成為節能減排的新亮點
調查顯示,“十二五”以來,廣大中小企業正在成為進一步推進節能減排的主力軍。從2012年的情況看,許多中小企業逐步克服了規模小、資金底子薄、抗風險能力差的弱點,節能減排工作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許多中小企業進入產業集群,向開發區和標準廠房集中,這種集聚發展、集約式發展方式,提高了工業用地投資強度和產出率以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從而提升了中小企業節能減排的水平。
四、更多運用新理念新工具新手段
與“十一五”期間相比,“十二五”時期,國內企業能夠更好地把循環經濟、清潔生產等先進的理念與模式融入到公司發展戰略、管理體系和日常經營活動之中,用于開展節能減排,提高了資源利用水平,取得了積極的成效。調查顯示,90%以上企業均能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減少污染物的產生和排放,以盡可能少的資源消耗和盡可能小的環境代價,取得最大的經濟產出。70%以上的企業在節能減排中利用了合同能源管理。
2012年是執行“十二五”規劃的深入之年。我國企業按照“十二五”規劃的節能減排目標,繼續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其節能減排任務的年度完成情況,為“十二五”的后三年節能減排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對于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所制定節能減排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中國企業聯合會作為國內的雇主組織,從“十一五”時期就持續不懈地推動企業節能減排,向有關政府部門建言獻策。該報告旨在配合“十二五”期間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實施,支持企業通過自主創新,實現高水平的可持續節能減排。
該報告計劃每年向社會發布一次,逢五年規劃的結束之年,發布一份五年期的評估報告。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