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產醫療器械的歷史.起源甚早.相傳萬余年前伏羲制成九針,早在石器時代出現砭石。即針灸前身,為我國人類祖先治病的主要工具。青銅時代,由石針進展為金屬針。春秋時秦國醫家醫緩,即有針灸之稱。公元2世紀后漢末醫學家華陀,精通內、婦JL各科,尤其擅長針灸和外科,制成的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利用此法為病人麻醉后施行腸腹部手術,華陀還曾提出為曹操作開顱術治頭風癥,足以證明當時已有較為完整的醫療手術器械。拔火罐古稱“角法”,是將牛角或羊角磨制成一個兩端通氣的吸筒,用時將一端扣在患處,醫者用嘴吸另一端。即拔火罐前身。后來改用一端開口,不需用嘴吸,以火燃紙燒罐,沿用迄今,晉代民問常與針刺配合。治療風濕痛、腰肌勞損、頭痛、腹痛及哮喘等癥。北宋醫學家王惟一是仁宗、英宗時御醫,考定明堂圖經絡孔穴,鑄成立體銅人孔穴模型。
人工器官方面,我國早在公元前2500年就有假鼻、假耳和假牙制作,從新疆墓葬發掘出土中已有發現.南北朝時有了鑷子的使用,宋朝發明了醫用鐮,到元朝時手術刀、剪、鉗、鑿、烙等醫療器械與近代手術器械相似。早在16世紀明代外科學家陳實功即用銅筋絲線圈套摘除鼻息肉。明清兩朝,已使用銀篦、磁峰、通膿管、喉針、舌壓、鉤、治管等醫療器械。
16世紀后,雖然西醫開始傳入我國,由于療效低,人們還是找中醫治病。1 9世紀30年代。西醫院在我國建立,但當時政府沒有重視發展醫療器械工業,一直依賴進口。解放前,全國生產醫療器械.僅有70多個器械小作坊,兩個官僚企業辦的醫療器械廠,全部人員僅有3千人。解放后,黨和政府大力發展衛生事業,于1950年已能生產一些手術器械和理療設備。1952年試制成我國第一臺200mAX線診斷機,接著國產醫用電予儀器一一問世。逐步的填補了國內的空白。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