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人口大國,農業生產生活性污染的排放嚴重,治理農業污染,是實際發展的需要,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環境質量的需要。黨在十八大報告上指出,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要實現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難點均在于農村,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客觀上要求推進美麗鄉村建設。
目前,我國每年的廢(污)水排放總量很大,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江河湖泊,部分湖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有近60%的城市沒有污水處理廠,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已經影響到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環境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蘇南農村地區河道密布,相互連通,很多最后都連向太湖。2007年太湖藍藻事件爆發后,環保部門組織的調研發現,污染源40%來自周邊農村的點源污染(生活污水排放等),30%來自周圍農村的面源污染(如農田中的化肥農藥),30%來自工業排放等其他污染源。“太湖藍藻事件”促使農村污水處理問題進入人們的視線,同時,也拉開了美麗鄉村建設的序幕。
農村污水治理的難題
縱觀農村生活水污染,已明顯呈現出四大癥結:
癥結一:生活污水排放分散。由于大多數村莊分散、農民住房分散,使得農村生活污水排放分散、難以收集集中處理。除少部分村莊結合城鄉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納入污水收集管網外,大多數農村的生活污水經化糞池簡單處理后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
癥結二:生活污水來源眾多。據調查顯示廣大農村生活污水的主要來源有4類,第一類是人畜排泄及沖洗糞便產生的污水,第二類是廚房產生的污水,第三類是洗衣和家庭清潔產生的污水,第四類是農民洗澡產生的污水。
癥結三:生活污水排放量大。2010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結果表明,農村污染物排放量已經占到了全國總量的50%左右,其中COD、TN、TP排放量分別占總量的43%、57%、67%。
癥結四:生活污水處理率低。2007年全國農村每年產生生活污水約80多億噸,而96%的村莊沒有排水渠道和污水處理系統,生活污水隨意排放。有人這樣形容中國農村的人居環境現狀:如果把全國的村莊合并為10個村的話,4個村沒有自來水;3個村在豬圈或廁所旁打了一口井,供人們飲用;10個村莊都把臟水往外潑;9個村莊還在使用傳統旱廁;9個村莊仍然隨便找個地方填埋垃圾;4個村莊下雨出不來;5個村莊夜里進不去。
隨著農村水體污染日趨嚴重,美麗鄉村建設步伐加快,解決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處理的瓶頸問題,已成為當前的重點工作。
各地治理經驗與實踐
事實上,我國各省市針對村鎮污水問題,也采取了許多措施,比如,2003年6月,浙江省實施第一輪“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截止2007年末,浙江省累計建設成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1181個、環境整治村10303個,超額完成了建設任務。 北京市從2006年開始,每年撥出7000萬元,對郊區42個重點小城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進行支持。上海市市和區縣兩級財政加大對試點鎮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
各地根據地區的特點,制定了相應的政策,成效顯著,但后續的問題亟待解決,比如目前存在的資金問題、污水治理的可持續性問題。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整治“三分在建、七分在管”,要真正發揮污水治理設施的作用,必須注重前期設計建設和后期運行管理的有機結合。
技術創新是關鍵
在我國,涉足農村污水領域的企業為數不多,浙江商達環保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商達環保針對農村污水存在的問題,自主研發出Sunda?智能農村污水一體化處理設備,該設備專門應用于農村污水處理,采用具備脫氮除磷功能的高效生物處理工藝設備,配備智能控制一體機進行設備運行工況的智能控制和遠程監控,保證出水水質穩定達標。還把人工濕地的建設也納入其中,可以實現污水處理與生態景觀建設相結合,做到凈化水質的同時增加景觀效果。監控一體機與處理裝置、移動監測設備、移動終端、智能水務監控平臺共同組成一個系統,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分散式的農村污水設施管理,利用3G技術對各站點進行遠程監控并實現指令傳輸,從而實現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設施的長效運行管理。
商達環保智能農村污水一體機充分考慮到我國廣大農村地區財力狀況薄弱、污水治理的可持續性問題。既解決當前村莊污水達標處理排放,又充分考慮今后污水處理回用的需要,節約水資源、保護水環境,促進農村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夢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