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砂濾系統有二個不足之處,第一是進水濁度要加以限制,一般希望≤10度(NTU)第二當不能限制進水濁度而流量較大時則改為沉淀,例如當進水濁度數百度時,流量每小時數千噸,數萬噸,數十萬噸,則由于難以承受運行和反沖洗費用,或者沒有合適的反沖洗技術手段而放棄過濾工藝。
采用沉淀工藝的最大優點是運行費用低,但占地面積大,效率低,特別是對于比重較輕,細小的懸浮物,沉淀的效果很差,從而影響到后期工藝發揮正常作用,例如,造紙廢水中較高的懸浮物影響厭氧塔的正常運行,污水處理后期的二沉池,由于懸浮物(SS)的影響會導致出水COD不合格。
發電廠冷卻塔每小時流量數萬噸,僅依靠水塔下面的水池略微沉淀,大量細小的生物粘泥難以去除,會導致系統水質惡化,結成泥垢,進而形成垢下腐蝕,而0.1mm的結垢能耗增加10%。
節能微濾技術研究過濾如何使得流量范圍不受限制,包括上述的案例,(但不限于此)均可得到理想的解決方案,
例如某造紙廠厭氧塔進水SS要求≤500mg/L,但實際進水≥2000mg/L,因而厭氧效果不穩定,利用原有的沉淀池改為沉淀過濾池,僅依靠進出水位差過濾,SS可以降到≤500gm/L,復合厭氧塔的進水要求。

某造紙廠二沉池出水由于沉淀性能不好,SS在70~120之間,采用微濾技術,可以將過濾單元浸于水中,依靠進出水位差過濾,SS可降到2~10mg/L,


某發電廠冷卻水塔8000m2,將微濾系統流量于冷卻塔之內,不增加外部的占地面積以總流量的5~10%進行去除生物粘泥,由于時時在線過濾,時時清潔水質,數天即可將全部水量凈化一次,大大提高了循環水品質,降低了液體表面張力或粘度,有利于提高冷卻效果,提高發電機工作效率。
某城市內的一條支流,由于眾多的排污口直接將生活污水排到河中,使河水逐漸喪失了自凈能力,成為一條發臭的污水溝,采用包括節能微濾技術在內的綜合技術,每小時處理量7萬立方,可使河流還清,無臭味,不再積累淤泥。
總之,解決大流量過濾的經濟可行性問題,是節能微濾技術的重點研究內容,并已有突破,使得采用過濾工藝不再受流量大小的限制。
河道治理參考示意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