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經過處理后,一部分成了有機肥料用于農業生產,一部分回收賣出,既省去了長途運輸的費用和麻煩,又能變廢為寶。近日,蒼南縣首個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在鳳陽畬族鄉建成,定于本月底前投入使用。垃圾處理站如何運行?能給當地帶來怎樣的效益?12月9日,記者走進鳳陽畬族鄉,探訪這座垃圾處理站。
記者在鳳陽畬族鄉頂堡村看到,一座外墻貼著瓷磚的漂亮房子建造在礬赤公路邊的山坡上。如果不是鄉政府工作人員介紹,根本不知道那是垃圾處理站。
這座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占地約200平方米,由一個垃圾分揀房和4個垃圾處理倉組成,建設投資約30萬元。
鳳陽畬族鄉副鄉長陳林森介紹,鄉里的生活垃圾經集中收集后,由保潔員將垃圾運至分揀房進行分揀,分揀這一關主要是揀出不可降解的垃圾,如玻璃瓶、塑料瓶等,很多不可降解的垃圾是可以回收的,這就是讓垃圾變廢為寶了。可降解垃圾則交由太陽能——生物集成反應器處理,這些垃圾經分解處理后成為有機肥料,可用于農業生產。
陳林森說,該垃圾處理站投入運行后,每天可處理2噸左右的生活垃圾,完全能滿足該鄉的垃圾處理需求。
鳳陽畬族鄉位于蒼南縣南部山區,生態環境良好,無工業污染,但是生活垃圾處理一直是困擾該鄉的一大難題。就地填埋條件不成熟,拉往縣垃圾焚燒處理廠作無害化處理路程遠、成本高。為此,蒼南縣生態辦在綜合考察象山、嘉善等地對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做法的基礎上,引入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并在鳳陽畬族鄉試點。
蒼南縣環保局有關負責人說,如果試點效果好,這種太陽能垃圾處理站將向其他山區鄉鎮推廣。
據了解,目前溫州市永嘉巖坦等山區鄉鎮已采用太陽能技術處理垃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