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碳信息披露項目(CDP)發布了《碳信息披露項目中國報告2011》(以下簡稱《報告》)。這已是該機構第四次在中國發布相關報告。
本網記者了解到,該報告對中國流通市值最大的100家上市公司進行問卷調查,收集其溫室氣體排放及應對氣候變化的戰略與行動等信息,以反映其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的意愿、能力和績效。
碳信息披露項目中國項目主任李如松介紹,在受邀參與問卷調查的100家上市公司中,46%(46家)的企業對CDP進行了積極回應,其中有11家公司填寫了問卷,35家提供了相關信息(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及節能減排政策措施等)。39 家沒有回復,15 家拒絕參與。
本網了解到,11 家填寫問卷的企業:分布在7 個行業,銀行業有4 家企業填寫問卷,在絕對數量上居首。在貿易公司與經銷商、酒店、餐飲與休閑、金屬與采礦、金融服務、建筑材料、化學制品、航空、工業集團企業等行業,沒有企業對CDP 做出積極回應。
調查結果顯示,64%(7 家)的企業表示已經將管理氣候變化風險和機遇整合入公司識別經營風險和機遇的內部風險管理系統; 73%(8 家)的企業表示已經將應對氣候變化融入公司商業戰略中。在減排目標方面,27%(3 家)的企業表示設立了強度目標,1 家企業設立了絕對目標,45%(5 家)沒有制定目標。但在設立目標的企業中,沒有企業給出溫室氣體范疇、減排目標、基準年、基準年排放量、目標年和完成進度等全面信息。
同時,55%(6 家)的企業表示識別了氣候變化帶來的法規機遇,如未來關于產品能效和標準政策的出臺有利于推動企業提高現有產品或服務的質量,拓展業務范圍,提升競爭力;27%(3 家)的企業認為氣候變化為其帶來了有形機遇;18%(2 家)的企業表示自身面臨著氣候變化帶來的其他機遇。
“只有27%(3 家)的企業表示采用了相關核算標準對溫室氣體排放進行數據搜集和計算。這3 家企業分別采用了IS014064-1,美國能源學會SANGEA 排放數據管理系統,以及中國公司節能減排管理項目。只有27%(3 家)的企業提供了范疇1 直接溫室氣體排放數據,9%(1 家)的企業提供了范疇2 間接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只有9%(1家)的企業表示已經完成了對范疇1 排放的驗證或審驗工作,1 家企業表示正處于對范疇1排放進行驗證或審驗進程中。”李如松介紹。
調查表明,55%(6 家)的企業認為自身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法規風險,如國際氣候制度中CDM規則的改變、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規定、燃料稅/ 能源稅/ 碳稅的征收等;分別有27%(3 家)的企業認為自身面臨氣候變化帶來的有形風險和其他風險。
“從調查結果來看,中國企業對 CDP 的回應率達到4 年最高,但填寫問卷的企業較2010 年有所下降。一方面反映出企業在公開信息、與利益相關方溝通方面更為積極和透明;同時也反映出企業在碳數據方面的缺憾。”商道縱橫總經理郭沛源博士表示,“這主要源于中國企業在碳披露方面的動力不足。”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