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熱水器產業,擁有取之不盡的陽光,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等等優勢。從1978年誕生到現在已經有30多年時間。目前,我國的太陽能熱水器總保有量占世界總量的70%。
目前,究竟有多少家太陽能熱水器企業?沒有統一的官方數據。但據了解,中國目前最少也有3000家左右太陽能熱水器相關企業,其中包括了中、下游產業鏈,而生產制造太陽能熱水器的企業最少有2000家。然而,如此多的企業中,真正擁有自主研發和規模化生產能力的企業卻為數不多,而是地方小品牌和雜牌企業卻層出不窮,生產工藝落后、質量管理混亂、產品檢驗不過關、偷工減料、低價傾銷等現象在這些小企業中普遍存在。
此前,中國太陽能熱水器行業沒有實施生產許可制度,也無需經過強制認證。在標準不完善的情況下,眾多企業和個人紛紛涉足太陽能熱水器制造領域,牟利于模仿、拼裝之中,以價格優勢占據市場大部分份額,致使太陽能熱水器市場陷入混戰。據不完全統計,僅一年時間,全國消失的太陽能熱水器品牌就多達1000多個,平均每天消失超過3個品牌。
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只因欠約束
由于我國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約30項國家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不具有強制性,給小作坊留下了生存的空間,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太陽能行業熱水器產業魚龍混雜的現狀。
目前太陽能熱水器已經占到了整個熱水器市場的56.7%。而且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例如:各地的強制安裝政策,保障房的強制安裝政策,補貼優惠政策,以及新一輪的家電下鄉政策,將為太陽能熱水器產業的繼續發展奠定基礎。
我國有太陽能熱水器企業3000余家,而其中效益好、規模大、具備品牌影響力的企業不僅十幾家,卻集中了市場份額的60%~70%。而中小企業往往缺乏規范,生產工藝落后、質量管理混亂、偷工減料、低價傾銷等現象十分普遍。
在太陽能熱水器發展初期,由于它自身屬于新興行業,利潤較高,又是節能環保的綠色產業,所以各地企業一哄而上,無標準可依,造成了太陽能市場的亂象。
強制性國家標準為行業送來佳音
目前,中國已有的《家用太陽能熱水器熱性能試驗方法》等太陽能熱水器國家標準23項,但都不是一整部有關太陽能熱水器的國家標準,并且沒有規定售后服務、安裝等方面的內容。另外,所有上市銷售的太陽能熱水器并不需要單獨檢測,只要企業按照國家標準來生產,自主承諾保障產品質量就可以上市銷售。這二十多項推薦性標準,對企業僅有“參考價值”,企業可以參照,并不強制執行。由此看來,整個行業沒有強制執行的國家標準,可以說“約束君子不約束小人”,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太陽能熱水器行業,行業準入門檻低、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存在眾多“作坊式”生產模式的現狀。
如今,太陽能熱水器行業第一個強制性國家標準——《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級》標準(以下簡稱《能效等級》)即將正式發布。《能效等級》目前在公示階段,隨后而來與標準匹配的《家用太陽能熱水系統能源效率標識實施規則》,最快將于年底正式公示,并最終由國家發改委、國家質檢總局發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