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湖截污工程聽起來簡單,實際上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滇池流域面積內每天產生的生活、生產污水以百萬噸計,由于地勢所限,污水的最終流向只能是滇池。滇池環湖截污治污體系分為片區截污、河道截污、集鎮和村莊截污、干渠截污四個層次。其中,干渠截污是截流和處理進入滇池污水的最后一道屏障。
滇池環湖截污工程于2009年開工建設,是國家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該工程由環湖東岸、南岸干渠截污工程和環湖北岸、西岸截污完善(干管)工程四大部分組成。按照“管渠結合、有縫閉合、分片截污、就近處理”的原則,工程構建干渠(管)96公里,新建污水處理廠6座,初期雨水處理站7座,日處理污水17.25萬立方米、初期雨水27.75萬立方米,工程估算總投資約55億元,將從東南西北四面,繞滇池湖岸一圈,堵住所有未經處理的生產、生活污水進入滇池,從而削減大量入湖污染負荷,加速滇池水質改善,促進滇池水生生態系統恢復。
從廣福路莊稼塘立交到呈貢馬金鋪,環湖東路已經基本實現通車,環湖交通變得方便快捷。行駛在寬闊筆直的環湖東路上,滇池風光近在眼前。然而,深埋在路面之下看不到的地方,配套埋設了直徑2.5米的截污干管,負責收集沿線經過的道路北側所有污水。昆明市滇池北岸局的工作人員介紹說,環湖東路全長26.5公里,那么截污管道也就有26.5公里,擋住的是滇池北岸主城區每天上百萬噸的污水。滇池南岸環湖截污干渠同樣依托環湖道路的建設,始于晉城彎腰村,止于晉寧海口污水處理廠,全長29.92公里的環湖南路也同樣配套建設截污干渠,將污水就近引入建設中的淤泥河、白魚河、昆陽、海口污水處理廠,并配套建設雨水處理站4座。
相較于東南岸的同步建設同步推進,滇池西岸高海公路沿線截污工程要復雜得多,但也是最早開工建設的截污工程。北起西山區碧雞鎮高峣村,南至西山區海口鎮中灘街,全長25.42公里的西岸截污工程分北、中、南3段,需修建提升泵站1座、建設人工濕地8個、土壤滲濾系統6套、生態填料系統4個、修建污水處理站一座,污水分別通過提升、生態處理和污水廠處理排放至螳螂川及滇池外海。
目前,滇池環湖截污工程累計完成投資超過50億元,截污干渠主體工程已基本實現閉合貫通,東岸、南岸及西岸的配套初期雨水處理站、污水處理廠正加緊施工,環湖北岸截污完善工程依托滇池北岸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實施,預計整個工程將于2011年內完工。一旦整個環湖截污系統運轉起來,一道嚴密防守的截污“鐵圈”將緊緊圍住滇池,來自滇池292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內的污水都將被堵在滇池之外,最大限度地減少滇池污染的外源。(昆明日報)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