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伴隨著挖掘機的轟鳴聲,江蘇中晶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藍寶石襯底片項目在武進高新區奠基開工。該項目作為江蘇省科技支撐計劃和常州市“一核八園”的重大專項,填補了我國大尺寸藍寶石晶片在研發和生產制造方面的空白。
公司董事長沈建新瞄準了當今業界最具潛力、發展最快的節能照明和高亮度背光源的LED市場,一口氣砸下去了5個億。
讓出國內頭把交椅
簡單羅列了沈建新的工作經歷,從1990年起辦廠,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上世紀90年代,屬于資本積累階段,沈建新創辦了常州市紡織助劑廠、常州市金達合成材料廠和常州市博大化工有限公司。2000年后,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沈建新進軍木業和精細化工,接連創辦江蘇博大木業有限公司和常州市博大精細化工有限公司。
沈建新介紹,2004年,他投入1000萬美元,將化工企業搬到新北區的化工園區,成為當年新北區十大項目之一,其產品也一度做到國內老大、世界第三。而就在那時,沈建新做了一個讓他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決定——讓出國內頭把交椅,把企業賣給了國際上的主要競爭對手意大利客商。
沈建新解釋,雖然當時在自動化、環保、安全方面都進行了工藝提升,但綜合實力與意大利客商相比,仍然有相當大的差距。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步伐的加快,那些勞動密集型低端制造業和高污染行業必須謀劃升級和轉型。與其到時壯士斷腕,不如趁早急流勇退,從傳統的化工產業中撤出來。
砸下5億孵“金蛋”
一條完整的LED產業鏈由幾大環節構成:從上游的襯底材料、外延片和芯片制造,到中游的封裝,再到下游的應用,技術特征和資本特征差異很大,行業進入門檻逐步降低。對于武進未來的LED產業來說,要實現大發展,就必須打造一條集聚帶動區域發展的產業鏈。
此次中晶光電在武進高新區投資建設年產120萬片大尺寸藍寶石襯底晶片生產加工配套一體化產業基地,項目占地8萬多平方米,建設期為12個月,一期總投資5億元。
對于中晶的這次出手,沈建新有自己的考慮。我國LED照明產業處于井噴期,廣東、江蘇都將LED照明產業作為發展戰略型新興產業的支柱之一。但我國LED照明產業的強項是下游的封裝,在上游的外延片、芯片兩大關鍵領域,力量稍顯薄弱。調查表明,2010年中國藍寶石襯底晶片市場需求接近150萬片,而生產量只有10萬片,大尺寸藍寶石襯底晶片的生產量幾乎為零。預計到2015年,中國市場需求將達到1200萬片。
中晶正是瞅準這一空當,一方面填補我國大尺寸藍寶石晶片在研發和生產制造方面的空白,另一方面在LED照明產業上游的外延片上進行產業布局,完成武進LED產業鏈中最后一個關鍵環節。
中晶項目建成投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10億元。如果中晶這一測算成立,對公司來說,無疑是抱回一只會下“金蛋”的“金雞”。
厚積薄發顯功力
從傳統化工、木業、冰箱電器生產,再到新興的LED光電產業,為了這次轉型,沈建新早在數年前就開始了項目調研和收羅英才。潛心深思,盡己之智,才推動產業順利轉身,開拓出一條嶄新道路。
事實上,全球經濟發展至今,推動傳統產業的轉型升級,已是大勢所趨。
但此時,“轉身找死論”卻一度甚囂塵上:“不轉,是等死;轉了,就是找死。”當金融危機陰霾仍在,一點點懷疑都可能絆住發展的腳步,更何況是這樣消極的言論。一些有心轉身的企業家,甚至停下了腳步。
然而,以沈建新為代表的武進民企憑借堅定的信念,用積極的投資動作,漂亮地實現了轉身。
并且,面對“轉身”的眾多選擇,沈建新們表現出了厚積薄發的功力。確定目標后,企業家不惜“踏破鐵鞋”,虛心遍訪業內專家,而后埋頭研發,靜待“鐵杵磨成針”。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