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發生了332人血鉛超標的污染事件。5月18日晚,環保部新聞發言人陶德田向媒體通報說,造成此次血鉛超標事件的原因是,浙江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違法違規生產、職工衛生防護措施不當;當地縣、鎮政府未實現防護距離內居民搬遷承諾;以及地方政府及相關部門監管不力。
除德清外,今年以來,經媒體披露的血鉛超標事件還有安徽懷寧兒童血鉛超標事件和浙江臺州血鉛超標事件。事實上,2010年,全國也發生了6起影響較大的血鉛超標事件,這些血鉛超標事件大多與鉛蓄電池及再生鉛行業的污染密切相關。對此,陶德田透露,對發生重大鉛污染以及由鉛污染引發群體性事件的地區,環境保護部將對該區域所在地級市實行區域限批,暫停該市所有建設項目的環評審批。
以鉛污染為代表的重金屬污染防治被環保部部長周生賢稱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環境保護的頭等大事”,可為什么血鉛超標事件依然頻繁出現?
問題公司為何能通過環保審核
此次惹禍的浙江海久電池股份有限公司年產值4.5億元,職工1000人。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家德清縣最大的企業不僅頗具規模,而且還曾通過了ISO14000環保認證,2010年又通過上市前的環保核查。然而正是這樣一家看似模范的企業,卻在違法排污,甚至受到當地有關部門的保護。
從今年3月開始,住在海久公司附近的一些居民陸續在健康檢查中發現血鉛超標。這引起了企業職工和附近居民的緊張,他們紛紛去醫院檢查,結果發現數百人血鉛超標。
5月2日,德清縣政府開始組織海久公司周邊村民進行血鉛檢測,海久公司也安排職工進行了職業病防治體檢,共計有332人血鉛超標,有53人住院治療。
據環保部調查,造成鉛污染的原因是海久公司組裝車間的鉛塵無組織排放,血鉛超標的332人中,有327人為該公司職工及其家屬。
4月29日,海久公司已經被當地政府責令停產整頓。5月13日,廠區內主要涉鉛設備已被拆除。盡管污染源已經被控制住,但值得追問的是,這家污染企業為什么多年來屹立不倒,還能通過一系列環保審核?
環保部的調查稱,海久公司治污設施落后,存在違法違規排污行為,但政府及環保、衛生等相關部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未能適應形勢要求,未將環境風險較大的鉛蓄電池等重金屬污染企業納入重點監管對象,沒有及時發現企業存在的違法問題。
雖然德清縣衛生部門曾多次對該企業進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與評價,發現該公司車間內存在鉛塵、鉛煙超標情況,但未有效督促企業整改。3月初,已經有部分企業職工和群眾自行體檢發現血鉛超標,但仍沒有引起縣衛生部門高度重視。
2010年,海久公司通過了應該極其嚴格的上市前環保審核,這背后又有怎樣的貓兒膩?據悉,在做上市環保審核時,當地環保部門有報告稱,在核查過程中,發現海久公司的500米衛生防護距離內尚有113戶居民應該搬遷。當時,德清縣政府承諾,在一年半內完成這113戶的拆遷工作。可據當地媒體報道,目前,只有25戶完成了搬遷。
對海久通過上市前的環保審核一事,環保部說,海久公司所在的新市鎮政府和德清縣政府,為使海久公司能夠順利通過環評、驗收和上市核查,在未征得群眾同意的情況下,單方面就搬遷問題多次向有關監管部門作出承諾,但并未履行。
陶德田表示,針對德清血鉛事件,環境保護部決定對湖州市實施全面區域限批,取消湖州市德清縣生態示范區資格;責成浙江省盡快依法追究地方政府主要領導人責任,及肇事企業有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