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首先請三位談談怎么樣做一個好的雇主,潘總是做企業的,他談雇主標準最有權利,我們先請潘總談談怎樣的雇主是一個好的雇主。
潘剛:一個好的雇主我想應當具備以下八點:首先這個企業應該具有一個良好的品牌,因為有了一個好品牌,一個員工在這個企業中才能體現個人的價值,同時對個人的品牌才能夠有提升。第二點就是要有一個合理的有競爭力的薪酬體系,第三點要有良好的發展體系,第四點要有培訓體系,第五點要有規范的管理,第六點要運行穩定,第七點企業要有一個輕松快樂的工作氛圍,第八點企業要有一套系統完整的企業文化,我認為具備了這些標準,才應該成為一個好的雇主。
主持人:潘總您說的好雇主標準這么多,您覺得中國有多少企業能夠滿足好雇主的標準?
潘剛:目前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成熟,可能有一些企業目前還達不到這個標準,但是我相信隨著中國經濟各方面的發展,逐漸地會有更多的企業能夠成為非常好的雇主。
主持人:接下來我們想請中央電視臺兩位朋友談談他們對好雇主的理解,最好能跟潘總PK一下。
詹未:潘總剛才主要是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談,談的非常細也非常全面。但是我們這次舉辦這個活動(新浪財經注:2005CCTV中國年度雇主調查),更多的是側重于一些員工的內心感受,也是經過非常長的一個前期準備。
一個好的雇主,應該在三個方面都給員工帶來非常好的感受,第一個就是成就感,還有一個成長感,他在這里覺得在進步,再有一個就是要有歸屬感,有的時候企業像家一樣,自己感覺像主人,這是我們的角度,跟潘總不太一樣。
主持人:請劉戈談談他的精彩觀點。
劉戈:剛才我們在底下交流的時候,潘總說回答這樣的問題(新浪財經注:雇主)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在談論企業的經營,談論指標,完成多少任務,怎樣的經營手法。為什么我們《絕對挑戰》提出來年度雇主這樣一個調查活動,就是因為我們覺得整個的社會背景是,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在關注他們工作的條件和他們去選擇怎樣的雇主。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說,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處在一個起飛的階段,這時候所有人的壓力比較大,所以我們提出來這次雇主調查的核心就叫快樂工作,剛才潘總也提到了,就是說員工本身的壓力是比較大的,在這個情況下,企業作為雇主,有責任讓員工在工作的過程中,感受到這樣一種快樂,來自于他的成就感、成長感、歸屬感,我們就進行了這樣一個調查活動。
就我看來,我們就是更想把這個活動變成一個企業的硬件的一個比拼,更多是來自員工的感受。
主持人:謝謝三位的精彩觀點,現在有兩個網友需要潘總的面試,他們非常想加入伊利。
網友:我是北大的MBA,學的營銷。
網友:我是有過十多年管理經驗的高級管理人員,希望加入貴公司,能給面試機會嗎?
主持人:第一個是學院派,第二個是有經驗的,您覺得他們怎樣才能進入伊利?
詹未:我插一句,可以先去《絕對挑戰》。
潘剛:伊利的招聘主要是來源于三個方面,一個是學院派,剛畢業的學生,我們每年都要從學校里面招聘大量的學生,每年都有幾百名學生,首先進入伊利實習,結束了實習期之后,根據我們對能力的要求,把他們安置在相應的崗位上。
第二個是有社會經驗的,像這位MBA的學員,我們是非常歡迎的,這部分的學員有了一部分的經驗之后,再進入學校,在理論上有所提升,這部分人員對伊利來講有很大的需求,我們每年也要招聘很多MBA和EMBA的學員。
第三個是從社會上或企業中招聘的人才,現在有三家比較大的獵頭公司都在跟我們合作,當然這個招聘是高端人才,我們也面向社會招聘,有經驗的,或者說正在其他的企業工作的有能力的實戰派。他如果看好伊利,我們也給他這個機會。
我們在選擇人才的時候,更重要的是看品質,這個人的品格到底怎么樣,有了良好的品格還要看個人能力,當然還要看人的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創新和進取精神,滿足這些條件,伊利歡迎他們加入。今年我們從社會上招聘了1800多名工作人員,應屆有二三百名,今年正趕上伊利大發展時期,我們的用人計劃比去年增長了一倍,下一步會有很多人來到我們企業面試,有機會成為伊利人。
網友:伊利這樣的優秀企業是用什么來吸引員工的?伊利怎樣讓員工做到盡心、盡力、盡責的工作?
潘剛:首先我們有好的平臺,伊利有目前乳品行業市場上第一品牌,這個平臺足夠來吸引一些優秀的人才,這是品牌作用。
第二點我們有良好的氛圍。這個氛圍非常好,在我們企業首先評估的是業績,業績優先,只要你是有能力的人,在這個企業就會給你創造機會,提供發展的機會。伊利每年保持30%的成長,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給德才兼備的人才提供很好的機會,只要你有本事,就會給你創造很好的機會。現在我們在全國有40多家生產企業,有80多家分子公司,像一把手、總經理、經理,很多都是畢業沒幾年的大學生,我們員工平均年齡26歲,很多總經理都是80年代的人,通過這個大家也能感覺到在伊利就看員工的本事。
網友:伊利上次參加了《絕對挑戰》,給人留下的印象特別深,潘總您為什么要參加這么一個欄目呢?
潘剛:因為我們認為《絕對挑戰》辦的非常好。
詹未:謝謝。
劉戈:謝謝。
潘剛:在中央二臺,我們通過參與《絕對挑戰》,希望招聘好的人才,同時參與這個節目對企業來說也是一個宣傳和提升。
劉戈:我們《絕對挑戰》就在打造雇主品牌,通過這個招聘,一個企業可以體現出要什么樣的人。通過一個企業的雇主品牌的建立,企業可以吸收一流的人才,對于它的長久發展非常有好處。
詹未:上次伊利招聘是產品經理,現在在崗,工作的怎么樣?
潘剛:工作還不錯,工作的非常快樂。
主持人:我們現在又參加了一個年度雇主調查活動,我覺得伊利挑選的每個活動都特別好,我們現在又為什么參加了這個活動呢?
潘剛:這個活動是雙方一個非常好的合作,中央電視臺認可我們過去的一些工作,無論是伊利企業自身的發展,還是對員工的關心,包括給我們的員工提供的平臺。同時通過對這個活動全方位的參與,對我們自身也有一個很好的提升,讓我們更好地去理解,作為一個雇主,你應該怎么去做,能夠更好地去向最佳雇主的標準靠近,對我們是一個檢驗,是一種考驗,所以我感覺到這個是非常有意義的。
詹未:說到這個,我補充一下,實際上我們這個活動跟以往的很多活動不太一樣,這次完全由企業自愿辦理報名參加,這是非常難的,我看很多網民也在問一些問題,為什么有些企業不來,名氣很大,可能它們不太有把握。
劉戈:因為我們要進入企業內部進行調查。
詹未:要進企業進行對幾百個員工的訪問,如果說這個企業的管理者對自己的員工是不是對自己企業滿意,是不是很快樂的工作,心里沒底的話,可能對參加這次活動有些猶豫。
潘剛:我們首先很有自信,我們在努力創造一個環境讓員工快樂。但是我們認為可能離最佳雇主的標準有差距,所以想通過這個活動對自身做一個檢驗,最起碼我們有這個責任和抱負,我們要成為一個最佳雇主。
網友:您對快樂工作怎么看?都有哪些因素?比如說您自己,像您壓力非常大,您快樂嗎?
潘剛:員工如果不快樂,可能是兩方面的因素,一個是報酬比較低,對自己的報酬不滿意,另外一個對氛圍不滿意,在這個氛圍里面工作很壓抑。一個企業能夠讓員工快樂,必須讓他在這個企業中有成就感,要給他創造機會,同時要給他一個發展的空間和舞臺,還有企業要關心員工,尤其是對這個員工的健康關心。我們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充分的給大家提供舞臺,只要有能力,我們都要給平臺,讓大家大膽去干,只要不犯原則性的錯誤。
我們定期開展對員工的身體檢查,同時在員工內部開展很多的活動,競爭比較大,比較激烈,我們每年都開員工運動會,每年都有比賽、各種文化活動,來活躍員工的文化生活。我們希望企業的氛圍能夠營造出快樂的氛圍。
當然從我自身來說,我更大的快樂是來源于不斷的挑戰,企業經營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每一次解決一個困難我都覺得很快樂。
對于做企業的,不管是我還是很多企業家,都有同感,很難,但是對我自身來說,要通過不斷的挑戰也是滿足,解決一個問題,克服一個困難,自己也是一個滿足,不斷在調整自己的情緒,讓自己也快樂。所以我快樂,我的員工才快樂,如果說我不快樂,每天愁眉苦臉,我的員工也快樂不了。
主持人:我們知道快樂工作是“2005CCTV中國年度雇主調查”的主題,我們想請兩位央視的嘉賓來談一下你們對快樂工作的理解?你們認為到底伊利的員工是不是在快樂的工作?
劉戈:我非常想有機會能去伊利參觀,跟著攝制組和我們的專家一起去,但是時間太緊,沒去得了,專家最后會有一個調查結果,現在這個結果我還沒有看到。
其實為什么我們會提出來這樣一個主題,就是以前,很多專業的機構也搞過雇主調查,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從企業管理的角度,純粹從企業管理的角度,最后調查是員工的忠誠度。
作為我們一個大眾媒體,可能不能完全站在企業管理的角度來考察這個問題,我們是站在所有雇員的角度,轉換到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把調查的標準變了,我們調查就是快樂指數,當然這個快樂是廣義的快樂,不是傻樂。
我們有一些標準的,我們總結三方面的標準,我們在這個地方有沒有成就,所謂成就的話,一方面我是一個大的企業,我是不是掙到了和我的付出相對滿意的薪酬,我干的這一些事情,能給我帶來挑戰和滿足感,這樣的話我會快樂。
另外一方面,我在這個地方成長,像伊利這樣的企業,會給員工帶來成長,企業在迅速的擴張,每一個員工進去之后會有成長的機會,如果企業長年不成長,原來是三個人,過了幾年以后,還是三個人,還是賣這點東西,這個員工就不太容易成長,企業不斷成長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空間,會給后面的新人讓出來位置,新加入企業的人會不斷的承擔更多的責任,去有更好的舞臺,這就是所謂的成長感。
另外一方面,就是潘總講的給員工體檢,這樣的東西,可能不是一個雇主和雇員必須有的一個項目,但是會讓員工感覺到溫暖,覺得我在這個地方工作得到了關愛,這樣的話,企業會有一種向心力,這種東西是公司不能完全換回來的,你在這個企業,你說是不是在一個月掙五千塊錢工作的公司就比一個月掙四千塊錢的公司就快樂呢?也不是,有的時候你在四千塊錢的這個地方得到了快樂,得到了歸屬感,這個感覺可能會更快樂,我們就把這個作為了這次雇主調查的核心的標準。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