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市發改委公布了我市中長期能源發展思路。我市將加強區域能源合作,建立以電力為核心,煤為基礎,天然氣為補充的多元化能源保障體系。
煤炭方面,合理控制全市煤炭年生產量在4000萬噸左右;做好外來煤炭入渝通道建設,建設兩個千萬噸級煤炭儲運基地,最終形成9000至10000萬噸的供給保障能力;與周邊省份和大型能源企業建立煤炭輸入戰略合作關系,形成以新疆為主體,陜西、貴州、甘肅為補充的“1+3”煤炭輸入格局,建設國家級煤炭儲備基地和轉運中心。
電網方面,提升西南水電消納通道能力,推進四川雅安—重慶—湖北—南京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輸變電工程建設;強化重慶電網500千伏網架結構,一小時經濟圈內積極穩妥推進500千伏電網深入中心城市,重點向渝西地區延伸,兩翼地區著重解決網架薄弱供電可靠性差等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還將大力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比重,“十二五”末力爭達到13%以上。建設奉節、石柱、巫溪、酉陽、萬盛、豐都等風電項目裝機容量約50萬千瓦;在秸稈、林木廢棄物集中的區縣布局一批生物質能發電工程,規劃建設容量達到20萬千瓦;制訂補貼政策鼓勵與農村經濟發展關系密切的太陽能、小水電、沼氣、生物質氣化等分布式能源發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