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場訊) 齊國扁鵲作為最有名的醫生,出生于醫生世家。有人問,扁鵲,你在你家的醫術排第幾呢?扁鵲說,排最末。人們很奇怪,你名氣這么大,怎么會排最末呢?扁鵲笑笑告訴人們,我家弟兄三個,老大醫術最高,其在病還尚未發作時,就把病治了;老二次之,其在病剛開始發作時,就把病治了;我呢,在病人的病已經非常嚴重時才能看出問題所在,然后才出手,所以看起來名氣很高,其實醫術很低。
其實,企業也如人一樣,不可能沒有病,沒有危機,所以正視危機的最高境界,就像扁鵲的大哥一樣,在危機還沒發生前,在日常中警醒,提前化解危機。
一葉知秋;得到一點微塵,就能看到大千。面對日常生產、研發、銷售、推廣中的每一個微小變化,總能從中看到深刻內涵和潛在危機,然后預測危機的危害并采取措施,于是危機也就不存在了。
但人非圣賢,不是所有危機都能扼殺在萌芽狀態,那么就要學扁鵲的二哥,發現了打噴嚏就趕緊吃感冒藥,不要顧慮重重。企業是一個整體,而畢竟現在危機在一個點上,所以只要控制了點上的癥狀,不讓其擴散,企業同樣能良性運營,而這也就是正視危機的第二境界了。
至于像扁鵲,盡管只能治療腫瘤等一些大病,但只要把生病組織多往下切一些,多做些化療,將癌細胞控制在一定范圍內,小則可以讓生命延長,大則輔以鍛煉,采用科學的態度生活,做事多講究科學,少點任性,未免不能產生奇跡。
筆者認為,危機作為一種存在物,就算再進行管理,一個企業的生存發展史上大小也會遇到一些危機。只要能正視,冷靜分析,認真對待,能明白危機的多棱性與轉化性,然后妥善化解,這同樣于企業有好處,就像每年得一次感冒,反而更利于人身體增強免疫力,提高肌體功能,讓生命更健康更優質地生長發展一樣。
大凡從事企業的人都知道,人才、技術、產品和營銷等因素是企業現階段的核心競爭力指標。而這些因素背后的企業文化則是一個企業能夠長壽的生命力指標。很多看上去很紅火很景氣很熱鬧的企業,常常在突然間就倒下再也起不來了。究其原因,大多是缺乏危機意識所致,或者是危機管理出了問題。所以,今天筆者著重講一講危機意識。先看個案例吧
英特爾公司前CEO安德魯在價值五億美元的有缺陷的英特爾奔騰芯片必須被召回并更換的災難性事件后,在其自傳《只有偏執狂才能生存》一書中說道,商業成功飽含自身毀滅的種子。因為商業環境變化不是一個連貫的過程,而是一系列亮點或者“戰略轉折點”,一個公司運營的基礎突然發生變化并且沒有預先的警告,這些點的出現可能意味著新的機會或者是終點的開始。因此,經歷一個戰略轉折點意味著混亂、不確定和無序,變化就像生一場病,只有預警與防范機制強大的公司才能成功地應對。問題管理就是從被動的救火狀態轉向主動的出擊管理,這些任務的完成要依靠問題管理方法與流程,問題管理的目標是設法找到突發事件的根本原因,采取根除這些原因的措施,徹底消除突發事件或潛在的突發事件。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