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記者日前從中國節能服務產業2010年度峰會上獲悉,“十一五”期間,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持續增長,年平均增速在60%以上,已成為用市場機制推動我國節能減排的重要力量。調查顯示,“十一五”期末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為836.29億元,同比增長42.31%。
據中國節能協會節能服務產業委員會(EMCA)副主任諶樹忠介紹,從2006年到2010年,EMCA會員從89家遞增到560家,增長了5倍;全國運用合同能源管理機制實施節能項目的節能服務公司從76家遞增到782家,增長了9倍;節能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從1.6萬人遞增到17.5萬人,增長了 10倍;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從47.3億元遞增到836.29億元,增長了16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從13.1億元遞增到287.51億元,增長了22 倍;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形成年節約標準煤能力從86.18萬噸遞增到1064.85萬噸,實現二氧化碳減排量從215.45萬噸遞增到2662.13萬噸,增長了11倍;在“十一五”期間,節能服務產業拉動社會資本投資累計超過1800億元。
諶樹忠認為,隨著節能服務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節能服務公司在不同行業、不同地域以及自身發展方面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冶金、建材、石化、電力等工業領域的較大型節能項目仍然是拉動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增長的主要動力。“十一五”期間,工業領域對總產值的年平均貢獻率均在70%左右。因政策影響和節能服務技術進步等因素,預計“十二五”節能服務產業規模在工業領域所占比重將會穩中有升;二是東中西部發展不均衡,差距明顯。“十一五”期間,東、中、西部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年平均貢獻率分別為48.7%、36.2%、15.1%,區域發展的不平衡依舊明顯。隨著西部地區政府及企業對節能認識的加強,以及客觀存在的巨大節能市場,在本地化的節能服務公司數量將會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將吸引發達地區的節能服務公司向西部輻射或轉移。“十二五”期間西部地區的節能服務產業將會迎來大發展;三是在節能服務產業細分市場已經形成一批充滿活力、特色鮮明、頗具規模的品牌企業。如遼寧能發偉業、山東融世華、北京神霧、廣州智光、天壕節能等。這些公司持續保持高速增長的發展勢頭,帶動了節能服務產業快速發展,它們是節能服務產業的中堅力量。
本次會議還明確了我國“十二五”節能服務產業的發展目標和方向。預計“十二五”末期節能服務產業將實現總產值3000億元,其中合同能源管理投資超過1500億元,實現節能能力超過4000萬噸標準煤。同時,將有效帶動節能技術研發創新、節能產品制造、節能工程設計、節能咨詢評估等相關行業和機構的大力發展,有望成為國家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首的節能環保產業中最重具市場化、最具成長性、充滿活力、特色鮮明的朝陽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