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輻射無色無味,可以穿透包括人體在內的多種物質。各種家用電器、電子設備、辦公自動化設備、移動通訊設備等電器裝置只要處于操作使用狀態,其周圍就會存在電磁輻射,電磁輻射作用于人體,在達到一定的計量后,就產生生物效應,損害身體健康。我們經常接觸到的電磁輻射源大到廣播電視發射塔、通訊設備、高壓輸電線,小到電視機、洗衣機、微波爐、空調、吸塵器、電風扇、計算機等。
電磁波按頻率分為:長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和微波。一般來講,長波對人體的影響較弱,波長越短頻率越高,對人體影響越大,微波的影響最為突出。
彩電、家用電腦所發出的電磁波屬于超短波,微波爐、通訊類手機等在使用時所發射的電磁波屬于微波范疇。
電磁輻射是一種復合的電磁波,人體的生命活動包含一系列的生物電活動,這些生物電對環境的電磁波非常敏感,因此,電磁輻射可以對人體造成影響和損害。當人體受到電磁輻射時,會引起中樞神經和精神系統的功能障礙,主要表現為頭暈、疲乏無力、記憶力衰退、食欲減退、失眠、健忘等亞健康癥狀。
輻射是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外放散的。是以波動的形式傳播能量。無線電波和光波都是電磁波。它們的傳播速度很快,在真空中的傳播速度與光波(3×1010厘米/秒)相同,在空氣中稍慢一些。
電磁波是由不同波長的波組成的合成波。它的波長范圍從10E-10微米(1微米=10E-4厘米)的宇宙線到波長達幾公里的無線電波。Υ射線、X射線、紫外線、可見光、紅外線,超短波和長波無線電波都屬于電磁波的范圍。肉眼看得見的是電磁波中很短的一段,從0.4-0.76微米這部分稱為可見光。可見光經三棱鏡分光后,成為一條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組成的光帶,這光帶稱為光譜。其中紅光波長最長,紫光波長最短,其它各色光的波長則依次介于其間。波長長于紅光的(>0.76微米)有紅外線有無線電波;波長短于紫色光的(<0.4微米)有紫外線,Υ射線、X射線等。這些輻射雖然肉眼看不見,但可用儀器測出。
太陽輻射波長主要為0.15-4微米,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0.5微米;地面和大氣輻射波長主要為3-120微米,其中最大輻射波長平均為10微米。習慣上稱前者為短波輻射,后者為長波輻射。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