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相關部門對部分新能源行業產能過剩的警示,并未澆滅新能源行業的投資熱。近段時間,不僅傳統新能源企業加大了這方面的投資,此前與新能源產業毫無關系的企業,如聯想、英特爾等都紛紛表示投入新能源市場,聯想投入更是高達100億元。各方為何要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還繼續加大投資?
中外資本競逐新能源
昨日有消息傳出,擁有強大資本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正在物色綠色能源及創新能源傳送等領域的投資機會。中投今年海外投資規模將增10倍,達數百億美元,若真投資新能源行業,這筆資金肯定不小。
美國太陽能巨頭第一太陽能公司昨日宣布,該公司將在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建立全球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第一太陽能公司表示,在美國建造一家如此大型的太陽能發電廠需要資金約60億美元。
與此同時,瑞士萊姆集團也表示,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該公司未來將特別關注風能和太陽能無污染、可再生、高效率的綠色能源市場。萊姆主要向上游新能源設備制造商提供零部件電能傳感器。據悉,萊姆在風能和太陽能的應用比較成熟,每年為全球設備制造商提供近百萬支電量傳感器。
新能源是目前全球炙手可熱的新產業,在金融危機中,被視為拉動經濟增長的“催化劑”。不過,新能源目前缺乏有序發展,往往一哄而上,部分產業已出現重復建設及產能過剩現象。據悉,目前光伏制造業主流企業開工率不到七成,預計今年多晶硅制造產能將達需求的兩倍。
產能過剩需“一分為二”
談及新能源產能過?,F象,北京萊姆電子銷售總經理張宗慧表示,國家指的“新能源產能過剩”是新能源設備的產能過剩,如光伏裝置、風電發電裝置等,其實我國新能源的應用仍然非常低。
全國工商業協會新能源商會副秘書長史利民向記者坦言:“的確,在新能源領域我們已出現了產能過?,F象。”中投證券統計,截至今年上半年,四川、河南、江蘇等20多個省有近50家公司正建設、擴建和籌建多晶硅生產線,總建設規模逾17萬噸,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
“但產能過剩要一分為二去理解,過剩指的是產業鏈的某一個環節過剩,而非整條產業鏈。但在應用方面的拓展空間非常大。”史利民表示。以太陽能為例,德國的太陽能發電占總發電量的比例現在已經達到14%,而中國只有0.04%。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