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狀物料破碎成細小的粉狀微粒后,除了繼續保持原有的主要物理化學性質外,還出現了許多新的性質,如爆炸性、帶電性等。現將與除塵技術關系密切的一些粉塵性質介紹如下:
1、粉塵的成分。粉塵由機械破碎作用產生時,在形成過程中不伴有任何化學變化,其化學成份基本上與原生產的成分相同。但其煙塵的成分與原生物的成分有較大的變化。在某種程度上,粉塵的成分決定了粉塵的物理性質。
2、粉塵的密度。根據實驗方法和應用場合的不同,粉塵的密度分為真密度和容積密度兩種。
3、粉塵的比表面積。單位質量粉塵的總表面積稱為比表面積。粉塵的許多物化性質,往往與其比表面積大小有關。粉塵顆粒越細,其比表面積越大,表面積也隨之增大,這就增強了表面活性,對粉塵的濕潤、溶解、凝聚、附著、吸附、爆炸等性質都有直接影響。所以它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性質。粉塵的比表面積值的變化范圍很廣,大部分煙塵在1000~10000cm2/g的范圍內變化。
4、粉塵的濕潤性。塵粒是否易于被水(或其他液體)潤濕的性質稱為濕潤性。濕潤現象是分子力作用的一種表現。如果水分子間的引力小于水與固體分子間的引力,固體就能被水濕潤;反之就不易被濕潤。或者說,當粉塵粒子與水接觸時,接觸面能擴大而互相附著時,就是能濕潤;反之,接觸面趨于縮小而互相不能附著,則為不能濕潤。
5、粉塵的含水率。粉塵的含水率可能從百分之零一到百分之幾十,無機物一般比較小,有機物特別是植物則比較大。含塵率也和附著力有關系,特別是能影響清灰作用,并和靜電特性有關,所以,要從清灰和捕集兩方面對其加以研究。
6、粉塵的黏附性。粉塵顆粒附著在固體表面上,或者粉塵顆粒彼此相互附著在一起的現象稱為黏附,后者亦稱為凝聚。黏附性是分子間引力作用的結果。在氣體介質中產生的黏附力主要有范德華力、靜電力和毛細力等。影響粉塵黏附的因素很多,現象也很復雜,有很多問題尚待研究。一般情況下,粉塵的粒徑小、形狀不規則、表面粗糙、含水率高、濕潤性好及荷電量大時,容易產生黏附現象。黏附現象還與周圍介質的性質有關,如空氣的溫度和濕度、粒子運行狀況等。
7、粉塵的安息角。粉塵通過小孔連續地落到水平面上時,堆積成的錐體母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稱為靜安息角或自然堆積角。使光滑平板傾斜到粉塵開始下滑時的傾角叫做動安息角或滑動角。粉塵的安息角與粉塵的性質、粒徑、形狀、含水率等因素有關。一般粉塵的靜安息角為35°~55°,動安息角為30°~40°。
8、粉塵的靜電特性。粉塵通過都帶有電荷,這是由于激烈的撞擊、摩擦、放射性照射、電暈放電等原因而荷電的。粉塵粒子的靜電特性對捕集和清灰都有很大影響。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