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國科學院電工所與皇明太陽能股份有限公司(Himin Solar)聯合研制的百米槽式熱發電(CSP)系統在北京延慶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基地建成。這是中國第一個獨立研發的槽式熱發電系統,其核心包括四米長槽式真空吸熱管、高精度高強度曲面反射鏡、大型槽式聚光器、槽式吸換熱系統。該項目的建成將是電工所與皇明具有槽式熱發電項目總承包及產品供應能力的標志。
目前該系統擁有100米長的拋面槽式聚光器、24根4.06米長的高溫直通式真空吸熱管、跟蹤控制器、導熱油傳熱回路以及效率測試儀五大部分。100米長的拋面聚光器由8個單元拋物鏡組成,考慮到應用地點屬于沙漠、戈壁等風沙較大的地區,設計了較高的抗風載系數。導熱油傳熱回路中的導熱油將會被陽光加熱至 400攝氏度。
中科院電工所方面表示,該系統的研發成功最關鍵的是為明年一月份的50兆瓦槽式熱發電特許權招標項目申請提供技術保障。中國內蒙古鄂爾多斯50兆瓦槽式熱發電項目已于今年十月份開始招標,建設期規定為30個月,特許權經營期為25年,項目將于2011年1月在北京開標。目前項目熱度比2009年敦煌光伏特許權招標要小很多,業內最關心的將是電價的定位,這將直接關系到太陽能熱發電在中國未來的市場。
除此外,電工所與皇明合作的兆瓦級塔式熱發電項目的集熱實驗塔已經于近日在八達嶺太陽能熱發電基地竣工。該塔高75米,主要承擔吸收熱量的任務,運行期間熱交換質溫度將超過350度高溫。
中科院電工所與皇明太陽能在2001年成立了聯合實驗室,該實驗室主要目地是進行太陽能熱發電系統的研發。目前該實驗室承擔了中國科技部“十一五規劃”863重點項目——1兆瓦太陽能塔式熱發電項目的開發。近期“十二五規劃”的相關太陽能科研項目將會評審,結果將關系到未來五年中國在太陽能研發上的官方支持方向。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