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科院廣州能源研究所獲悉,由該所承擔研制建造的世界首座綜合利用太陽能、風能、波浪能的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電站,日前在廣東珠江口的珠海擔桿島初步建成投產,島上300常住居民由此實現了電力和淡水的24小時自行供應。
據介紹,目前小型波浪發電技術已經實用化,單獨的風能、太陽能開發利用也比較成熟,但三者綜合利用,在世界上還是首創。這一新能源示范電站采用多項自主研發的專利技術,在系統優化集成、抗臺風、能量利用率等方面具有先進性和獨創性,利用發電、蓄電、逆變、控制等方法實現供電,并利用多余能量制造淡水。
這一海島可再生獨立能源電站具有良好的經濟性和實用性,該系統的可再生能源總發電容量為105千瓦,其中風能總裝機容量90千瓦,波浪能10千瓦,太陽能5千瓦,備用柴油發電機100千瓦,年發電量達10萬千瓦時,在供電的同時多余能量可以用于海水淡化,年產淡水量達1萬噸。
系統運行情況顯示,該系統的風力發電部分可以滿足秋、冬、春三季擔桿島的用電;在夏季需要柴油機補充能源。在波浪能、太陽能發電裝置投入運行之后,系統年均發電量完全滿足海島用電需求。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