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2010年8月24日電/美通社亞洲/ --近日,煙臺大建“低碳房”,獲得國家8000萬補助資金。從煙臺政府動作如此之快,規模如此之大來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低碳”將成為煙臺一張亮眼的名片。在政策的支持下,國內低碳房屢見不鮮。先是蘇州中茵星墅灣節能減排的科技住宅,后是“零排放”四合院亮相京城,“低碳住宅”已經成為未來建筑發展的一種趨勢。
前不久參加“太陽能十項全能(歐洲)競賽”( Solar Decathlon Europe)方案的馬德里Fab Lab微觀裝配實驗室建筑為未來全球的建筑住宅指明了方向,這個75平米的房屋非常適合4口之家居住。而在中國,力諾瑞特落戶濟南的“低耗能館”也為低碳建筑提供了借鑒的先河。
力諾瑞特落戶濟南的“低耗能館”,實現了照明、冰箱、電視、采暖等一應設備全靠太陽能提供源動力的傳奇。在力諾瑞特引領行業的中高溫技術支撐下,低耗能館從基礎的熱水系統,到制冷、制熱、發電等循環系統全部由太陽能來做動力支持,真正實現了“全太陽能生活時代”,為低碳社區發展指明了方向。與此同時,業內專家也在呼吁各界,盡快制定低碳建筑實施標準,有了標準低碳才會更有效地融入建筑中來。
早在2009年,世界最具影響力的綠色建筑組織,諸如綠色建筑協會聯盟、世界綠色建筑學會、可持續建筑聯盟等機構共聚一堂,達成了一項極為重要、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突破性協議,協議確定在描述和定義什么是綠色建筑時,只能采用一種全球通用的語言,即測量建筑物的碳足跡。就是說,衡量單體建筑或整個建筑社區是不是真正的綠色建筑,“碳足跡”將是一種有效的評價工具。
事實上,這種計算方法在歐洲已經有較為成熟的經驗。歐洲的碳排放計算首先是從食品業開始推動的,例如在大型超市中采用“碳標識”:人們經常在薯片的包裝袋上看到一個數字和一個小腳印標志,即意味著這一種食品的碳排放量。
“低碳建筑不僅需要一種計算方法,更需要一種標準。”中國之家低碳發展聯盟負責人建議,在標準問題尚未解決前,對低碳建筑的探索意義是積極的,但不應該盲目跟從,僅僅熱炒概念。“低碳”的意義,應該建立在實際應用的基礎上,夸大低碳是不可取的。
低碳建筑的發展是大勢所趨,但是腳踏實地從真正的低碳產品入手才更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近日,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杜祥琬在參觀力諾瑞特科技園時指出,太陽能熱利用從低溫發展到中溫階段,它的意義非常巨大。填補國際空白的150℃溫度區集熱器,不僅僅實現了太陽能熱利用從家庭用熱水到工業如太陽能制冷、海水淡化和大規模工農業用熱等的劃時代突破,更為越來越多的低碳產品研發成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雖然“低耗能館”只是未來社區發展的模型,但是技術上已經可以達到實際應用的標準,特別是太陽能中溫產品的應用,使建筑的能源動力系統更加完善,更有效地在碳“零排放”的基礎上實現生活中所有的能耗需求。在低碳建筑沒有建立統一標準之時,全部“零排放”也算得上是無冕之標準。力諾瑞特的太陽能CPC中溫集熱器與鍋爐集成熱力系統取得重大科研突破,其將為行業擴充13200億的市場容量,這將是繼中高溫產品之后,力諾瑞特給新能源領域拋出的又一顆重磅炸彈。連續不斷的科技性成果使得“低碳建筑”的落地越來越明晰,“低碳建筑”時代的大幕正在緩緩開啟。
煙臺的“低碳房”全面推廣和“低耗能館”成功落戶濟南充分說明了山東省在低碳建筑發展上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從客觀因素上看,也是力諾瑞特等一些優秀的太陽能企業在支撐著山東低碳建筑的發展,更為全國性的推廣提供了豐富的經驗和技術上的支持。然而,低碳夢想的實現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就目前看,盡快制定低碳建筑實施標準,加速推進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的推廣,切實促進現代建筑向綠色低碳建筑的轉型,將是最為切實、有效的節能減排之路。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