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完一圈太鋼集團的廠房參觀區,頗有“冰火兩重天”的感覺。這個建在城市里的全球不銹鋼產能最大的企業,有著一條“冶煉—精煉—連鑄—熱軋—冷軋”的全流程不銹鋼生產線,其中,熱軋和冷軋的廠房被區分開來。在熱軋區,碩大的煉鋼爐、厚重的鋼板、忙碌的工人,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而在冷軋區,一卷卷薄薄的鋼板,空闊的廠房里不見人影,只有堆積如山的鋼成品。 “熱廠區的鋼板雖然又厚又大,但沒什么科技含量。冷廠區的鋼板做的都是硬幣、剃須刀等特殊產品,看著又小又薄,可是值錢,有科技含量。我們未來的發展重點就是這些高端產品。”太鋼集團董事長李曉波在接受采訪時說。
據介紹,產品綠色化是太原鋼鐵生產研發中的總體思路。不銹鋼是最顯著的綠色鋼鐵產品,因為它不僅具有壽命長、強度高、可回收等特征,還滿足輕量化、高效化、長壽化的要求,被稱為“綠色環保材料”。在推進常規化、同質化產品向特色和高端產品轉變的戰略指導下,太原鋼鐵自主研發出一大批高強度、高耐磨損、高抗腐蝕、抗沖擊性新型鋼鐵材料,進入到石油、石化、造船、鐵路、汽車、城市輕軌、“神舟”系列飛船等重點領域和新興行業。
在工藝方面,太鋼也在努力實現裝備的綠色化。太鋼為此淘汰了所有的舊焦爐、小電爐及落后冶煉、軋鋼裝備,率先使用和系統集成國際先進技術,實現了全流程技術升級和主體裝備的大型、高效、節能和環保。
據統計,太鋼從2000年到2008年,投資48億元,建設了92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項目,效果顯著。從2010年開始到2012年,太鋼將再投入48億元,完成33項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全力建設冶金行業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示范工廠,預期將使整體廢氣物全部循環利用,噸鋼能耗減少到最低水平。
李曉波給記者列舉了幾組數據:以前生產1噸鋼要用1噸煤,而現在只用500至600公斤煤,一年能節約數百萬噸標煤;以前生產1噸鋼用20多噸水,現在只用2噸。噸鋼綜合能耗、化學需氧量、煙粉塵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都已達到世界一流水平。太鋼每年減排二氧化碳1000多萬噸,節能減排項目每年可增加產值16.7億元,增加效益5.5億元。
而這只是太鋼集團“調結構”思路中的一部分。從2008年開始,太鋼集團將調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確立為自己的工作思路,提出走綠色發展之路,讓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成為太鋼新的發展方式,并提出了“三個轉變”:即在規模發展上,由新建項目為主向新建項目與并購重組相結合的轉變;在產品發展上,由常規產品和同質化產品向特色產品和高端產品的轉變;在業務發展上,由鋼鐵產品制造為主向依托鋼鐵主業拓展新領域與相關多元經營的轉變。通過堅持技術改造、自主創新、調整結構、節能減排,太鋼大大增強了抗風險能力和國際競爭力。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