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電氣”下的轉型與擴張
其實,森源電氣此次的大手筆,早在去年年末,就開始了鋪墊。
2013年12月初,森源電氣就曾以2.19億收購了鄭州新能源這家當時成立剛兩年的公司91.6%的股權。
由于鄭州新能源成主營業務為分布式發電系統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風光互補發電系統、光伏發電系統及LED照明產品等,產品廣泛應用于市政、道路、廠礦、景區等場所。所以,當時有眾多分析人士認為,鄭州新能源將成為森源電氣切入新能源領域的一個端口,并且其將在新能源領域進行開拓擴張。
然而,那邊聲音還未落地,森源電氣的光伏電站就已經開始落地了。
其實,近一段時期,森源電氣圍繞著其提出的“大電氣”的發展戰略,頻頻出手,并且由此拉開了其成套設備擴張之路。2013年的最后一天,森源電氣獲得了信陽高鐵上億元的巨額訂單,這也是森源電氣在獲得鄭州1號線項目以后,獲得的第二個軌道交通項目。
與傳統的元器件項目不同,軌交項目不單是對于元器件的采購,還包含了各種設備的運營維護,正是由于此,森源電氣也順利實現從電氣設備單一供應商向電氣設備總承包商轉變。
此外,不久前母公司參股“中信系”,并與中信國安投資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優先進入中信國安相關項目的電氣設備供應和電氣工程總包。此舉之所以令人關注,正在于其向市場傳遞出的將向全國擴張的欲望。
市場回暖,上市公司頻頻上馬光伏電站
試水光伏電站,使得森源電氣加入了新大新材、林州重機等多家之前曾布局光伏電站的河南上市公司的隊伍。
盡管是在其戰略布局上的落子,但森源電氣這次似乎在不經意間趕了回“時髦”。而這一時髦,正是目前眾多上市公司頻頻上馬光伏電站的熱潮。
就在今年3月末,光伏電站開發龍頭之一航天機電公告,擬對旗下兩個電站項目增資2.72億元。這已是近一年來,航天機電第10次公告宣布投資及增資光伏電站項目,涉及總金額超過20億元。
不僅如此,自去年8月發改委公布新的電價補貼標準后,“開發商”們的熱情再度被激活,電站開發競爭進入白熱化狀態。據不完全統計,已有珈偉股份、江蘇曠達、京運通等十多家企業開啟了光伏電站的“淘金”之路。
據業內人士稱,上市公司扎堆建電站的“沖動”,一方面源自政策利好以及國內光伏市場的回暖,另一方面電站開發普遍被認為是目前光伏行業最賺錢的環節。
雖然存在“10%以上內部收益率”的誘惑,但就目前來看,電站開發“轉讓難”的隱憂已漸漸浮出水面。而航天機電旗下兩光伏電站在4個月內被兩度“叫賣”,應聲者寥寥,便成為其最好的注解。
“從開發商到運營商的身份轉換,將極大考驗開發商們的資金承壓能力”,一位業內人士表示。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