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要真誠助力,不要袖手旁觀。
很多管理者常常說:“腳上的泡是自己走的。”甚至還說:“這年頭誰管誰?”他們的管理哲學就是“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干好自己的事。”對于那些需要幫助和輔導人干脆視而不見、漠不關心。試想,如此下去還有團隊精神嗎?還有上下同欲嗎?還有團結共進嗎?體現出管理者的責任嗎?
七、要化繁為簡,不要化簡為繁。
我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化簡為繁是必要的。但是,績效考核則必須化繁為簡。如果繁瑣起來那可就真的麻煩了。可是,就有一些企業不怕麻煩,甚至把企業搞得象一所“績效考核研究院”。不但程序復雜、流程繁瑣、說法太多、原則過細,而且搞起考核評比來,就象搞運動,大轟大嗡,好像企業別的都不需要搞了,只搞績效考核就行了;好像只燒這一炷香就百靈百驗了。
八、要注重過程,不要只重結果。
只重考核結果不重績效達成的過程,這是績效管理的大忌。然而很多企業和管理者卻偏偏只重結果,說什么“不管黑貓白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試想,沒有好的過程會有好的結果嗎?要知道:好的過程不一定都會有好的結果,而壞的過程卻一定會有壞的結果。這么淺顯的道理應該不難理解。
九、要注重質化,不要只重量化。
量化指標是績效考核權重較大的方面,但不是考核的全部。與企業績效有關的、需要考核的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很難量化的,比如責任心、事業感、執行力、創新力等等。要知道:不能量化的和很難量化的,決不是不需要考核的。因此,相對于量化而言,也要把質化的考核同時進行。這雖然有點難,但只要抓住關鍵的質化方面也就不難了,這個關鍵就是:結合企業實際需要和企業文化導向,制定出考核評價的標準。因為沒有評價標準,就沒有質化考核。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