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博思:我們也考慮到這一點,因此公司有一個回收政策。我們會把銷售收入中的一部分資金單獨挪出來,并放在一旁做備用。20年或25年后(薄膜電池使用壽命到期),這些資金將用于回收舊電池。
被回收的這些電池可以再作分解(如將玻璃和金屬單獨分開),被拆分出的玻璃將進一步加工并裝在新電池的表面上,這有利于生產成本的降低。
CBN:我聽說有一家山東的玻璃公司已經在和你們做溝通,希望參與內蒙古這一項目。那么該項目是否會有更多的中國公司來參與?
宋博思:我們確實在和產業鏈上的兩個中國公司做接觸。公司也在尋找中國的電力企業、EPC(電力工程承包)公司做合作。雖然我們自己在歐美有EPC的經驗,但畢竟沒有做過中國工程,我想與中國同行合作是最好的方式。
CBN:目前公司有馬來西亞、德國和美國等三個工廠,且馬來西亞的產能達到了848兆瓦,占全公司產能的80%左右。當初你們為何要考慮在馬來西亞而不是中國呢?
宋博思:2006年我們決定去馬來西亞建廠。一方面是因為當地的環境、人力成本符合我們的要求,另外我以前在英特爾公司,英特爾在那邊有一個比較大的工廠,我個人較熟悉馬來西亞的投資情況。
今后,中國內蒙古項目所需要的電池組件也會由馬來西亞廠發貨,我們會視情況看是否在亞洲其他國家進一步擴建。
CBN:整個內蒙古項目分為四期建設,從2010年到2019年,逐步達到2GW的規模。這是否表明,你們對中國市場仍然處于觀望中?
宋博思:我們還在等待中國政府推出的光伏上網電價政策。應該說,合理的上網電價能吸引到更多投資者,并使得整個行業長期發展。我們還不知道(政府)是否會對這個項目制定一個單獨的上網電價。
但對中國市場我們是很有信心的。內蒙古項目估計投資在40億美元甚至更高,因此我們不僅會用很大的人力物力來做它,而縣如果其他中國項目有機會(我們)也將積極介入。今天我們就會成立兩個咨詢委員會,其中一個就是希望找專家來幫我們看看有什么合適的機會,能在中國做得更多。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