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其因,陳新華說,這是因為“中國崛起的能源背景決定了發展的模式和崛起道路不同于英、美、日等發達工業化國家,必須是綠色發展之路,建立資源節約型社會和環境友好型社會。”
發展新能源:中國走在世界前列
雖然陳新華博士在自己的著作中不止一處談及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但作為一位在國際能源署和BP等以石油為主體的能源組織任職多年的專家,他的《能源改變命運》主要側重于對石油、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描述,而對核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論述略顯不夠,這也許是記者在閱讀中所能觀察到的惟一缺憾。
不過,這位能源專家在著作的“后記”中已經注意到了中國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所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以及相應產業所發生的可喜變化。他由此感嘆:“能源安全與氣候變化正在牽動著全球的第一根神經。而中國的反應最為敏感。”
的確如此,在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專家對奧巴馬的新能源革命津津樂道的時候,中國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早已啟程,甚至走在世界的前列。
———來自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的數據稱,截至2008年底,中國風電總裝機規模已經達1217萬千瓦,遠遠超過“十一五”初期預測的500萬千瓦目標,裝機容量躍居世界第四位;預計到2010年風電總裝機容量有望突破3000萬千瓦。國際風能理事會(GWEC)確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風電發展最快的國家。”
———在太陽能熱利用領域,隨著國家對太陽能熱水器的政策支持,特別是在其被納入“家電下鄉”的范疇之后,太陽能熱水器快速“飛上”尋常百姓家,中國也由此成為太陽能熱水器生產和利用大國;同時,今年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的政策支持和推動下,太陽能光伏發電也開始全面啟動。
———而在核能的開發和利用上,中國已經走過將近30個年頭,但由于觀念和技術爭議等原因,核電裝機容量只有2500多萬千瓦。隨著金融危機的爆發和投資拉動的需要,特別是調整能源結構和保護環境的需要,我國已提出到2020年建成核電裝機4000萬千瓦的目標,中國核能開發和利用由此步入快車道……
“中國是全球能源與環境問題的聚集點,也是創造世界能源新格局的大舞臺。”這是陳新華在《能源改變命運》“后記”中最引人注目的話。我們有理由相信,雖然能源危機一旦爆發將比金融危機更加可怕,但只要我們真正做到未雨綢繆,嚴峻的問題可能會變成發展的機遇。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