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有關中國企業低碳技術研發能力差的說法在非官方層面卻有另一番說法,與記者采訪中得到的情況也不盡相同。
氣候組織此前在京發布的《中國的清潔革命:低碳商機》報告顯示,中國企業目前已經在多個低碳產品和服務領域取得世界領先地位,其中以可再生能源相關行業最為突出。
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009年發布的綠色富豪榜稱,在上榜的全球100位綠色巨人中,中國內地占17席,在這17人中,11人從事太陽能產業。
據介紹,中國已有超過150臺超臨界、超超臨界機組在網運行,是世界采用此種技術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是世界上風力發電裝機增長最快的國家,2009年底風電裝機容量達到2580.5萬千瓦,2010年超過4000萬千瓦;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光伏組件出口國,供應著世界40%的光伏產品需求;中國是世界最大的太陽能熱水器的生產者和消費者,占世界總產量的50%和總安裝量的65%,約95%的太陽能熱水器核心技術為中國公司持有。
此外,中國企業還生產出了全球首款單次充電可行駛400公里、并可容納5位乘客的純電動轎車;中國水泥余熱發電效率世界領先,已開始向國外出口技術和設備。
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李俊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國風電企業通過引進技術快速起步,并在實現生產制造本地化和規模化發展的同時,建立了自己的研發隊伍和平臺,逐步掌握了設計核心技術,完成了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和二次創新。目前我國風電企業已經取得了數十項發明專利,研發和創新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政策、技術和資本的共同作用是中國低碳技術發展、規模化和市場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中國科學技術部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全球環境處處長彭斯震說。
“這可能存在另一種情況。”李新男解釋,企業專利申請是以自愿為原則的,政府只能通過市場引導,讓更多的企業重視專利技術的申請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但總體上看,中國企業在低碳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是需要大幅提升的。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副局長白英為此表示,“十二五”期間,國資委將努力為企業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爭取政策、營造環境、搭建平臺、搞好服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