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工信部今年還將發布氰化物、三聚氰胺、稀有金屬、溫石棉、氟化工方面的產業政策與管理條例,研究提出碳纖維、菱鎂、涂料、染料、膠粘劑等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鋼鐵、有色金屬、建材等行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并分解落實到具體省區和企業,適時公告符合準入條件的鋼鐵、有色金屬、石化、建材生產企業名單,引導行業技術進步和社會投資投向,制訂下達稀有金屬、螢石、耐火粘土生產指令性計劃。
早先,工信部修訂并發布了《焦化行業準入條件(2008年修訂)》和《電石行業準入條件(2007年修訂)》,分別提高了焦化行業和電石行業的準入門檻。
推進結構調整 新興產業領銜
多位證券公司研究員認為,十二五期間,產業調整后的市場空白將由戰略性新興產業填補。
中國證券報記者早先了解到,未來戰略新興產業可能在“十二五”規劃中單獨占據一章節;而在規劃出臺后,七項戰略新興產業將分別發表各自的“十二五”規劃,確定中期發展目標。至于具體出臺時間,國家能源局副局長吳吟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作為十二五總體規劃中的分規劃,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出臺時間肯定在十二五規劃綱要之后。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彭森日前表示,未來戰略性新興產業將分“三步走”。第一階段,到201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健康發展、協調推進的基本格局,對產業升級的作用顯著增強,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左右;第二階段,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5%左右;第三階段,到203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整體創新能力和產業發展水平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按照節能減排目標改造的傳統產業也將獲得重要的發展機遇。在2010年11月25日完成專家論證環節后,各部委對《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規劃》的具體內容尚存分歧,在發改委上報國務院之前尚需較大修改,考慮到與“十二五”規劃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的銜接,該規劃出臺日期將在兩會之后。
此外,對于鋼鐵、水泥、風電設備、多晶硅、電解鋁、造船、大豆壓榨、維生素C等行業產能過剩問題,有關部門將繼續出臺相關政策,針對上述行業所存在的結構問題做出調整。
可以預見,在“十二五”的開局之年,產業結構調整風暴將再次刮起。但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提醒說,用行政手段來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可能不利于部分行業的健康發展。“產業結構調整要更多地依靠市場力量,對部分行業和企業的發展環境,可以適度寬松。”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