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用手機瀏覽
“這次招標采用的設備全部來自國外,這意味成本肯定低不下去。” 孟憲淦表示。
招標“心理價位較低”
光熱發電需要與傳統的汽輪發電機相結合,因此規模越大,經濟性越強。
值得關注的是,此前中國國內并無槽式光熱發電站。在光熱發電領域僅有的運用也只是位于北京八達嶺的1MW塔式光熱發電站,其規模遠遠小于此次的50MW項目。
雖然此次啟動規模不小,但是招標過程卻頗為周折。據可查資料,這一光熱項目自2003年開始醞釀,2005年啟動項目選址,2007年下半年啟動項目前期可行性研究,2008年底報至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原本計劃于2010年8月20日招標,但最終卻一拖至今。
據孟憲淦介紹,在西班牙2007年時,政府給予光熱發電的上網電價是0.27歐元,約為2元每千瓦時。而值得注意的是,在2010年8月16日開標的國家第二期280MW太陽能光伏發電特許權項報出了0.7288元每千瓦時的價格。最終所有的中標價格也都在1元每千瓦時以下。這一低價令成本居高不下的光熱發電劣勢盡顯。
“我聽說國家能源局希望這次招標電價在0.75元每千瓦時以下,就目前國內光熱發展的現狀來看,應該是做不到的。”孟憲淦表示,“不過國家的想法是,像風電招標一樣,通過幾次招標摸清光熱發電的成本,以便為外來確定上網電價提供依據。”
據可查資料,作為技術路線之一,光熱發電也被列入到了《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之中。規劃中稱:“為促進我國太陽能發電技術的發展,做好太陽能技術的戰略儲備,建設若干個太陽能光伏發電示范電站和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電站。”
而在剛剛結束的2011年全國能源工作會議上,也提出“在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西藏的適宜地區,開展太陽能熱發電試點。”這意味著即使此次招標遇冷,今年仍將有可能推出其他的光熱發電項目。
據悉,鄂爾多斯項目最終的中標結果可能將于本月25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