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所提2020年水電發展目標,還包括抽水蓄能非常規水電站(預計約3000萬千瓦)。熊敏峰提出的常規水電3.3億千瓦~3.5億千瓦的發展目標,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目標高出的決不止一星半點。
我國是水資源大國,經濟可開發量達4億千瓦。截至2009年底,我國水電裝機為1.9億千瓦(常規水電約1.8億千瓦),還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近兩年大型水電項目核準停滯的現實,讓3億千瓦的水電發展目標實現尚且存在懸念,3.3億千瓦~3.5億千瓦的目標更遙不可及。
對此,汪恕誠警告說,大型水電項目工期要10年左右,中型水電項目工期為5~7年,得趕緊上一批水電工程項目,否則就來不及了。
年內未必核準大型水電項目
然而,水電建設也不可避免地帶來負面影響,主要集中在移民和生態問題上。
“必須科學對待水利水電建設過程中產生的各種負面效應,創造經濟建設、民生保證和環境保護共贏的局面。”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陳祖煜說。
汪恕誠認為,水能開發帶來的移民、流域生態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社會管理問題。通過深化體制改革,加強科學管理,運用合理的行政、政策、技術、資金等手段,這些問題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決。
陳凱麒提出,應深入開展水電開發與生態保護戰略研究,在此基礎上出臺水電行業的區域環境政策,協調有關部門出臺生態補償機制、資源有償分配機制等水電有序開發保障機制。
但不管怎樣,近兩年大型水電項目核準處于停滯狀態是現實問題。據預測,我國今年基建新增發電能力將達8500萬千瓦,其中,水電超過1500萬千瓦,保持2008年和2009年投產規模2000萬千瓦左右的良好勢頭。然而,更為令人關注的是,今年水電項目核準將如何?
對此,熊敏峰并沒有給出明確答復,而只籠統地表示,具體項目審批從國家層面來說有一個管理程序,要落實一些條件,受到各種方面因素的影響。
汪恕誠表示,將在今年全國人代會上繼續呼吁大力推進水能開發。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