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空平板玻璃,代替傳統同心圓真空集熱管進行集熱,同時為其裝上真空干燥管。揚州大學7月24傳出喜訊,該院研制的國內首款真空平板玻璃太陽能集熱群干燥裝置宣告成功,并獲得專利,將使農副產品脫水實現沒有污染排放的綠色加工。
課題組專家張瑞宏教授告訴記者,該裝置的最大優勢是用真空平板玻璃代替傳統的同心圓真空集熱管進行集熱,并配置有真空干燥裝置,可充分利用太陽能生產干制品。他介紹說,將200㎡的真空平板玻璃置于三角集熱箱內,形成太陽能集熱群,太陽能利用率由此增加了30%以上,每平方米受光面積可提供的加熱功率則提高了67%,成本卻只有原來的60%。
通過測驗,該裝置全年可吸收24萬千瓦時的太陽能。按熱能利用率為70%來計算,可干燥400噸鮮菜,干燥同等質量的鮮菜,則需耗煤200噸。
目前,國內市場煤、電、油干燥裝置,需要消耗巨大的不可再生能源。2005年一項關于工業化物料干燥產品的調查顯示,我國每年生產700萬噸干制蔬菜,野生和人工種植的中草藥為1000多萬噸。使用該集熱干燥裝置進行干燥,生產每噸干制產品至少節省0.5噸煤,全年則可節省煤炭850萬噸,折合人民幣51億元,大大降低了蔬菜、牧草、紅棗、葡萄等農產品的干燥成本。
除此之外,該干燥系統還具有重心低、抗風能力強、受力小、使用靈活等優點。由于利用的是可再生的無污染的太陽能,則避免了煤向大氣中排放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有毒氣體的問題。當干燥系統“空閑”時,集熱裝置可繼續發揮作用,在其內注滿水,可以為居民提供正常的熱水.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