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在紐約的中國留學生王堯搬了一次家。他把新家選定在一座低能耗建筑中。
而王堯在英國的同學則向他傳達另一則消息,英國政府發布的一份“節熱節能戰略”草案,讓該國人意識到“低碳”居所一定是大勢所趨。草案中明確地指出:英國已建住房到2050年前應全部實現“零碳排放”。
感受到“低碳”之風拂面的也包括丹麥哥本哈根的居民,這座城市宣布到2025年,有望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碳中性城市。
降低碳排放,已經成為一場覆蓋全球的“節能環保”行動。
無疑,這樣的潮流是李然所渴望的。他是國內一家節能部品生產企業的銷售負責人。幾年來,他一直在推廣綠色節能的理念和產品。客戶時常給他的答案是:“產品很好,價格有點高。”
而如果綠色建筑成為一種潮流或是必須條件,價格將不是問題。從另一個角度而言,節能產品的運營將意味著后期運營費用的大幅度降低。只是,李然遺憾地看到,地段、小區配套等外在因素依然是購房者的衡量尺度。
他或許并不了解,推動綠色建筑的潮流,也已經成為國內一些房地產從業人士的目標。而在為此努力的團隊中,一個名字有望在數年后被人們津津樂道——“CIHAF中國之家”。
繼去年之后,“CIHAF中國之家”又一次向社會提交了它的“綠色宣言”——“2009CIHAF中國之家”綠色建筑技術體系。在這份技術體系中,“全套解決方案”和“全生命周期”是核心,而這也成為“CIHAF中國之家”將綠色落到實處的強力保證。
實現“低碳營造”需整體節能
“CIHAF中國之家”專家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栗德祥認為,建筑行業為節能減排做貢獻的主要手段是不同層面的生態建設、生態城市、生態街區的綠色建筑,而生態城市的戰略目標正是低碳。
“《京都議定書》作為全球惟一要求各國減排的約束性多國協定,其主要條款將于2012年到期。今年年底舉行的哥本哈根會議,將決定2012~2017年全球減排協議。”北京啟迪德潤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沈宏明說。
如此一項國際化的命題,中國該扮演怎樣的角色并付諸行動?
由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發起成立的氣候組織的一項研究表明,建筑能耗約占全球終端能耗的40%,只要簡單地提高建筑能效,全球在2010年可以減排7.15億噸二氧化碳,相當于預計的2010年全球排放總量的27%。
“建筑能耗對于減排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氣候組織中國業務總監陳棟稱。
正是基于全球對低碳經濟的重視,“CIHAF中國之家”將“低碳營造生態人居”定為永恒的主題。
從這一意義上來說,“CIHAF中國之家”體現的意識無疑是超前的。而如何將這一意識貫穿在項目運行的始終,則是對項目團隊的考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