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8日公布的一項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10年中,地球大氣平流層水蒸氣的濃度下降使全球變暖的速度有所放緩。
水蒸氣是溫室氣體的一種,可以吸收太陽光,將熱量重新散發到地球大氣中。衛星觀測等數據顯示,在上個世紀最后20年,地球大氣平流層的水蒸氣濃度先是逐漸增加,但從2000年至今,其濃度下降了約10%。
美國研究人員根據這些數據以及氣候模型進行分析后發現,自2000年以來平流層水蒸氣濃度的下降對全球平均溫度的變化產生了影響。他們的測算顯示,平流層下部水蒸氣濃度下降很可能是促使全球平均氣溫走勢“扁平化”的一個重要因素,這一動向促使過去10年間全球變暖的速度減緩了大約25%,而在1980年至2000年平流層水蒸氣濃度增加期間,全球變暖正處于加速時期。
這項研究成果將發表在29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志上。美國研究人員說,盡管目前尚不清楚平流層水蒸氣濃度近年來下降的原因,但這一研究成果表明,平流層水蒸氣濃度對全球氣候具有重要影響。
平流層是地球大氣層里上熱下冷的一層,位于距地表大約10公里至50公里的高度,其主要構成物質為氮氣、氧氣、臭氧、水蒸氣、塵埃及放射性微粒等。 記者任海軍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