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CECS)發布第2509號公告,正式批準《建筑排水用改性丙烯酸共聚聚氯乙烯(AGR+)管道工程技術規程》(標準編號:T/CECS 1954-2025),該標準由湖北大洋塑膠有限公司作為主編單位牽頭制定完成。此項國家級工程技術規范的出臺,標志著我國AGR+管道在建筑排水領域的應用首次擁有了統一、權威的系統規范,填補了長期以來的技術標準空白,為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和升級迭代奠定了堅實基礎,具有重大的里程碑意義。
AGR+管以其出色的高強度、卓越的耐腐蝕性、極低的水流阻力、長久的使用壽命(設計壽命可達50年以上)及優異的環保特性,日益成為建筑給水排水系統升級換代的重要選擇。然而,此前針對AGR排水管的設計、選材、施工及驗收環節尚無統一、專門的行業標準可依循,導致市場應用存在產品質量參差、工程設計保守、施工工藝不統一、驗收尺度模糊等諸多問題,制約了AGR+管道技術優勢的充分發揮與市場的健康擴容。T/CECS 1954-2025標準的出臺,正是精準回應了上述痛點,同時呼應了國家推動基礎設施安全升級與綠色發展的戰略目標。
技術亮點:全鏈條規范賦能高性能應用
該標準系統覆蓋AGR+管道的材料性能、設計選型、施工工藝及驗收全流程,核心創新點包括:
材料性能嚴控 明確AGR+排水管材與管件的物理力學指標(如耐壓等級、抗沖擊韌性)、化學穩定性及長期使用可靠性要求,確保其在高溫、腐蝕性排水環境中的穩定性。
特殊場景適配性 針對高層建筑虹吸雨水系統等復雜場景,規范了管道耐負壓性能與高剛性設計標準,解決傳統PVC管易變形、滲漏的隱患。
施工工藝標準化 首次詳細規定AGR+管道系統的連接技術(如膠熔工藝)、預埋件安裝規范(強調與普通PVC預埋件不兼容),并制定壓力測試與沖洗消毒等驗收流程。
此外,標準突出綠色低碳導向,要求材料符合無重金屬添加、可回收等環保特性,與“雙碳”目標及綠色建筑評價體系銜接。
實施意義:重塑行業生態鏈
設計端:為建筑設計院提供權威依據,推動高性能管材普及應用。
工程端:規范施工方作業流程,明確監理驗收標尺,降低工程質量風險。
市場端:提高行業準入門檻,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業向高質量轉型。
該標準技術指標嚴于現行國標與行標。根據《標準化法》,當企業主導標準高于國標/行標時可優先執行,而T/CECS 1954-2025的技術先進性將推動其成為行業公認的標桿。
大洋公司:技術引領與標準擔當
作為主編單位,湖北大洋塑膠有限公司依托30年管道研發經驗(始創于1993年),整合60名技術團隊與10萬噸年產能的產業基礎,主導了標準的核心技術驗證。其AGR+排水管產品已成功應用于全國多個高層建筑、醫院、學校排水系統、大型場館、工業廠房虹吸雨水系統等項目,并通過“湖北精品”認證。此次標準發布是大洋公司從產品創新者邁向規則制定者的關鍵一步,彰顯其在新型管道材料領域的領導力。
展望:標準驅動綠色建筑未來
T/CECS 1954-2025不僅填補了AGR+管道技術標準的空白,更以全生命周期管理思維推動建筑排水系統的高質量發展。隨著2025年11月標準正式施行,大洋公司將持續優化產品性能,加強產業鏈協作,助力我國城鄉建設向安全、低碳、可持續方向邁進。正如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所強調:“標準是產業升級的引擎”,此規范的落地將為建筑領域輸送更可靠的“綠色血脈”。
原文轉自:大洋公司官網 https://www.hbdysj.com/news_d_agrpipestandard.html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