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2日是第55個世界地球日,今年的世界地球日的主題是“全球戰塑”,呼吁民眾關注塑料垃圾與回收利用的問題。三星作為全球領先的科技企業,其發展理念與世界地球日的主題不謀而合,研發綠色產品、開展綠色經營,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提升民眾環保意識,顯示了三星通過強大的科技實力推動世界可持續發展的決心與信心。
綠色科技:先進技術引領環保風尚
一直以來,三星致力于將綠色科技融入產品的全生命周期,從設計、生產到使用,都力求減少對環境的影響。近年來,三星更是通過其領先的AI技術,提升了產品的智能化水平,進一步推動家電產品的綠色升級,助力全球綠色低碳發展。
三星的新款洗衣機中采用了先進的Ecobubble(泡泡凈洗衣)技術,通過智能感知衣物量,自動調整洗滌水量和洗滌劑投放量,實現了精準洗滌。同時,它還能根據衣物臟污程度,智能調整洗滌時間和漂洗次數,避免了不必要的能源浪費。此外,洗衣機還搭載了Less Microfiber(減少超細纖維)過濾器,大幅減少了塑料微纖維的排放,為處理海洋塑料與環境保護做出了積極貢獻。
Less Microfiber過濾器
除此之外,三星的Galaxy系列產品也在推進循環性的道路上作出努力。通過使用回收材料制成的高性能組件,來應對塑料垃圾的挑戰,十分契合本次世界地球日“全民戰塑”的號召。
三星Galaxy S24系列手機
2022年,三星在Galaxy S22系列中加入了回收的廢棄漁網。如今,各式各樣的可再生材料都可以在Galaxy移動產品(包括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和可穿戴設備等)中找到。三星將這些可利用資源轉化為高性能優化的材料,以維護三星最先進的循環設計和高質量標準,構建可持續發展的新型道路。
在使用綠色科技、研發綠色產品之外,三星也將綠色理念貫徹整個生產經營過程當中。作為一家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三星通過實施一系列廢棄物管理和資源回收措施,積極履行綠色經營的理念,為地球環境保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在廢棄物管理方面,三星建立了完善的廢棄物分類、收集和處理體系,通過引進先進的環保技術和設備,實現了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同時,三星還積極推廣廢棄物的回收再利用,通過建立廢
水處理系統等,將廢棄物料轉化為新的產品原料,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三星的綠色經營理念也得到了廣泛認可和贊譽。近年來,三星的多款芯片產品獲得了英國碳信托頒發的碳足跡認證和減碳認證,標志著其綠色芯片的發展獲得業界認可。三星在中國的法人企業也多次獲得“零填埋認證”、“國家綠色工廠”、“環保示范企業”等榮譽,肯定了三星在環保領域取得的成就。
三星的綠色經營理念不僅體現在廢棄物管理和資源回收方面,還貫穿于企業的內部運作方面。在中國,三星建立了由中國三星總裁領導的環境安全委員會,將環境安全作為企業經營的第一原則。三星也會定期對員工進行培訓教育,并在“世界水日”、“世界環境日”等與環境相關的節日開展一系列宣傳活動,提高員工的環保意識。
除此之外,三星在中國的法人企業也積極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三星電子(蘇州)半導體有限公司提出了“以工程師為中心”的節能模式,通過一系列節能技改項目的實施,實現了能耗指標的極大提升。通過自上而下的推動,三星在中國實現了綠色產品、綠色生產和綠色供應鏈的全方位打造,為構建綠色工廠、推動綠色可持續發展樹立了典范。
綠色人才:攜手聯合國共繪環保未來
除了使用綠色科技、開展綠色經營,三星不斷接收來自青年人的建議,促進新生代綠色力量的成長。近日,三星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UNDP)展開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合作,通過指導、同行學習和網絡激勵等方式,支持那些致力于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青年力量,為全球環保事業貢獻新鮮血液。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青年領袖塔瑪拉·貢多
來自印度尼西亞的青年領袖塔瑪拉·貢多創辦了自由協會,旨在為印度尼西亞邊緣化婦女賦權和培訓如何升級再造材料并將其轉化為可持續商品;來自阿根廷的著名氣候活動家馬克西莫·馬佐科是Eco House(生態住宅)的創始人,從事教育和生態恢復計劃;來自美國的表演者AY Young創建了Battery Tour(電池巡回賽),以提高人們對可持續電力重要性的認識,并為有需要的社區提供
太陽能電池……
三星與UNDP對青年人才的環保建議給予了高度重視和認可。此次合作不僅是一次成功的環保行動,更是一次青年人才與全球環保事業的深度對話。環保事業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只有匯聚每個人的力量,我們才能守護好這顆美麗的藍色星球。
在全球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今天,三星以綠色科技為引領,以綠色經營為理念,以綠色人才為潛能,為地球環境保護貢獻著自己的力量。這不僅是對世界地球日主題的積極響應,更是三星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
未來,三星將繼續致力于綠色科技的發展和應用,為全球消費者提供更加環保、高效、智能的科技產品,用行動詮釋對地球的愛護與尊重,守護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邁向一個更加綠色、可持續的未來。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