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2024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非膜全量化智能處理技術成果論證會成功舉辦
滲濾液處理技術取得重大突破
2024年1月9日,由廣東經濟投資促進會、廣東省
節能協會聯合主辦的“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非膜全量化智能處理技術成果論證會”取得圓滿成功!該技術由廣東徽能新邦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和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聯合共建研發基地自主研發,并已研制出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非膜全量化智能處理成套裝置,該技術的重大突破,為減少和徹底解決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難題找到新的技術線路。
城市人均制造生活垃圾1.3~1.6公斤,垃圾圍城現象一直困擾著市民生活,也是中國城鎮化后的一大難題,一直以來都是困擾著各個城市生態環境建設的“攔路虎”和“絆腳石”,不僅占用大量土地用于填埋生活垃圾,而且垃圾填埋場每天產生大量的滲濾液。
在眾多城市污水中,垃圾滲濾液作為一種高濃度廢水,屬高污染源,成分復雜,滲濾液是最難處理的污水之一,大量滲濾液庫存累積,成為重要污染源,這些“定時炸彈”隨著時間推移和雨季到來,對生態環境和民生安全造成重大隱患,嚴重威脅地下水系安全。據統計全國每年產生1000萬噸滲濾液,亟待處理的滲濾液庫存達4000萬噸。要徹底解決生活垃圾及其產生的滲濾液污染問題任重道遠。
2016年12月,書記在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的指示:“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關系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關系垃圾能不能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要加快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
垃圾處理系統,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努力提高垃圾分類制度覆蓋范圍。”2017年3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主辦單位積極響應國家政策,在中山舉辦此次技術論證會,助力解決生活垃圾污染問題。
本次技術論證會,主辦方邀請8名權威專家教授組成專家組,專家分別來自中山大學崔成江教授、華南理工大學龍金星教授、廣州工業大學舒日洋副教授、中科院廣州能源所張建軍副教授、廣東省科學院徐永謙教授、廣東環境工程職業學院李麗春教授、廣東省環保產業協會秘書長易頌輝高級工程師、廣東環保研究總院袁敏忠高級工程師等。
首先,專家組參觀聯合共建研發基地,聽取廣東徽能新邦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技術開發項目負責人劉東生高級工程師介紹技術工藝流程,實地察看垃圾填埋場滲濾液非膜全量化處理成套裝置運行情況,提取各工藝環節水樣進行化驗分析。
廣東徽能新邦生態環境科技公司技術總監劉東生介紹工藝系統
參觀結束,專家組集中到中山俊誠海逸酒店二樓會議室舉行論證會。聽取廣東徽能新邦生態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沈趙兵先生對研發背景、研發過程、研發成果的詳細匯報,重點介紹該技術創新點。
專家組組長徐永謙教授接受采訪(頒發證書)
并在專家組組長徐永謙教授主持下,專家們充分發表意見,向技術團隊提出質詢,技術團隊一一做出響應,進行深入交流。
廣東徽能新邦生態環境科技公司總經理沈趙兵演示技術
隨后專家組召開閉門會議,與目前國內滲濾液處理采取的技術路線及水平進行對比分析。全量化處理技術與現在的膜處理技術相比,無濃縮液產生,大幅度降低二次處理難度和成本;對該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出改進建議,對技術水平做出中肯評價,該技術在國內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技術領域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論證會結束后,專家組組長徐永謙教授接受本臺記者采訪,徐教授表示:“此次論證會很新穎,以前的論證會都是專家閉門會議,此次是一個開放式的論證會,邀請這么多的嘉賓共同見證技術論證,是主辦方的一次創新性嘗試,也說明技術團隊對自己的技術很有信心,敢于面對同行們的檢視,效果非常好!
另外,專家們一致認為該技術是國內目前滲濾液處理領域一個新的技術線路,技術先進,而且已有在市場上推廣應用的案例,具備產業化和工程化應用的條件,應該大力推廣。”
中山市和臻企業管理公司劉瑩生總經理接受采訪
記者還采訪了該技術項目的投資機構中山市和臻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劉總,劉總表示:“我以前沒投過環保行業,偶然機會認識了沈總,通過與他的交往,才對污
水處理行業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對垃圾填埋場滲濾液,以前一無所知,沒想到垃圾滲濾液污染這么大,也沒有什么好的處理技術,每年的增量和已有的庫存量都很大,我就產生了興趣,經過深入調研,發現這是個很好的投資方向,既利國利民又有發展前景,對徽能新邦的團隊也有了較全面的了解,他們是一幫干實事的人,可以做大事的人,我就決定投資。今天聽了專家們的評價,說明我投對了,更有信心了,我會一直堅定地支持這個項目。”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