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9日,第十四屆中國奶業大會期間,現代牧業與中國農業大學聯合主辦了“減污降碳,種養循環”中國奶牛養殖高質量發展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全國畜牧總站牧業綠色發展處處長張利宇,蒙牛集團總裁盧敏放,蒙牛集團執行總裁李鵬程,蒙牛集團奶源事業部總經理程曉飛,中國農業大學教授董仁杰,現代牧業總裁孫玉剛等嘉賓蒞臨現場。論壇由全國畜牧總站奶業與畜產品加工處處長閆奎友主持。
此次論壇是現代牧業在實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的又一行動,是對過往實踐的一次升華。從高起點完成碳排查,到與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簽署合作備忘錄打造可持續發展標桿企業,再到開拓荒漠變綠洲的1.3萬畝烏拉特前旗現代高端奶產業園,勇于實踐,敢于先行的企業精神一直流淌在現代牧業人的血脈中。新時代發展要求下,我國奶業應該如何把握時機率先走好“減污降碳,種養循環”之路,實現中國奶業的高質量發展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打造全產業鏈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生態圈”,成為此次論壇嘉賓們深入探討的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致辭
中國奶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劉亞清致辭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奶業處處長衛琳致辭
《水質目標下的面源污染管理》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子健
《畜禽養殖糞便處理與還田利用相關標準》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副主任 劉海東
《養殖場減污降碳路徑及碳交易產品開發》北京低碳農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吳建繁
《畜禽養殖糞便處理相關政策、法律法規》全國畜牧總站牧業綠色發展處處長 張利宇
糞肥“由治向用”轉變 勢在必行
中國養殖行業糞便資源化利用整體質量不高,在農業源COD和氨氮排放量中,畜禽養殖業占比分別達到了95%和76%。“變廢為寶,發展綠色循環經濟,不失為一種應對當前問題的最優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印遇龍在會上分享了自己的觀點。可以說,畜禽糞污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畜禽糞污用則利、棄則害,它能夠產生沼氣、生物天然氣等清潔、可再生能源,還可以加工成有機肥料。利用好它們,對于改善廣大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改善土壤生產能力、治理農業面源污染、發展循環經濟具有非常重要的實際意義。
上下游綠色利益聯結 同頻共振
作為現代牧業上游最大合作伙伴,蒙牛以“守護人類和地球共同健康”為愿景,對標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研究制定了“GREEN”可持續發展戰略。盧敏放總裁在代表蒙牛和現代牧業向來賓致歡迎辭時分享到,“上個月,在天津召開的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我向與會嘉賓分享了蒙牛“一加一減”的綠色發展方程式。這一公式由“耕綠加法”和“降排減法”組成,通過推動綠色發展和技術革新,來持續降低能耗和碳排放”。這些年來,蒙牛及下屬企業將ESG理念與工作方法,傳遞至上下游產業鏈。蒙牛旗下的兩家下屬牧業企業,中國圣牧了實現100%糞污無害化還田;而作為存欄量全球領先的現代牧業,則率先打造行業領先的生態循環經濟模式,所有自建牧場都配建了大型沼氣發電設施和沼肥綜合利用設施。蒙牛帶領上下游企業共同走出了一條環保、生態、效益相結合的創新之路,助推中國奶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生態與經濟深度融合 共贏發展
現代牧業始終堅持“生態產業化及產業生態化建設”,多元化、常態化地踐行企業社會責任,帶動農牧民增收致富。今年5月,現代牧業與中國農業大學董仁杰教授團隊合作設立了生態循環經濟沼肥實驗棚、
生物質能科學與技術國家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現代牧業分中心、農業農村部可再生能源清潔化利用技術重點實驗室現代牧業實驗室,共同對奶牛糞污管理全過程減污降碳關鍵環節及農業經濟循環模式開展研究。
據孫玉剛介紹,現代牧業還將試點推行“牧光互補”項目,提升能源綜合效益。一方面在牛舍頂棚屋面上鋪設
光伏板,降低牧場建設成本,同時解決牧場的部分用電問題。另一方面在生物質沼氣發電項目上,集團采用RNG熱電聯產模式不斷探索和創新,與專業公司進行生物質能源項目改造合作,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當日閉門會議期間,在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全國畜牧總站、中國奶業協會指導下,由中國農業大學、現代牧業聯合牽頭,多家奶牛養殖企業擬聯合發布《減污降碳種養循環—中國奶牛養殖高質量發展》倡議書并設立“減污降碳、種養循環”基金,圍繞奶牛養殖過程中的減污降碳技術創新、標準制定、裝備研發、模式示范等推進奶牛養殖與當地經濟、社會、環境可持續、高質量的深度融合,為乳業低碳轉型和發展循環經濟樹立典范,提供智慧路徑。與行業同仁一道謀定奶業的生態和諧,助力鄉村振興,共建美麗中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