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津三星高新電機工廠,每天都有近百噸的廢水被循環利用。如何更高效的提升工業用水的利用率?是工廠員工金聯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在廢
水處理系統改造前,工廠工業用水利用率僅有50%,近一半的工業用水都被當做廢水處理掉。“如果能把這些廢水全部回收,循環利用,每年將會節約用水上萬噸”。金聯設計了一套廢水循環利用系統,把廢水
凈化成純水之后,返回產線源頭再次利用。只是限于當時工廠客觀條件,無法實施。
2021年,工廠開展廠房改造,設備更替。金聯看到了機會,向上級領導匯報了廢水系統改造的想法,得到了領導和同事的認可和全力支持。得益于公司上下對環保工作的重視,廢水循環利用系統改造進展順利。利用這套系統,三星高新電機工廠工業用水利用率從50%一躍提升到80%,當年節約用水36,000噸,相當于約300戶家庭一年的用水量。
金聯設計改造的廢水循環利用系統,只是中國三星2021年開展的上千個
節能減排項目中的一個。據最新發布的《2021中國三星環境報告書》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三星共施行了1,333個節能減排項目,總計節省約26,000噸標準煤,減排約65,000噸當量二氧化碳,相當于360萬棵樹一年減少的碳排放量。
↑《2021中國三星環境報告書》
踐行“綠色經營”理念 全面推進“碳中和”目標
在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午休的員工正在人工湖邊散步,假山上人造瀑布傾瀉而下,成群結隊的錦鯉嬉戲覓食。而這個人工湖,正是從“綠色中心”流出的處理后的廢水形成的。
“綠色中心”是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的廢水處理系統。經過工廠的所有廢水都要在這里得到凈化,循環利用。“綠色中心”規定,無論是工業廢水還是生活廢水,凈化后的水質,都必須比國家標準還要嚴格30%左右。
↑三星半導體員工在“人工湖”邊喂魚
↑工廠里用來排放凈水的人工湖
在“綠色中心”,廢水會經過生物處理、化學處理和物理處理等方式,分解、吸收、過濾污染雜質。在此之上,西安三星半導體針對有益環境的環保處理技術投入研發,諸如“電解”“微生物分解”等環保技術,已逐步投入研發和使用。
西安三星半導體對廢水處理的高標準同樣體現在節能減排工作上。據員工李娜介紹,為了提升能源效率,在建廠設計期便遵循節能減排理念,全部采用高能效等級設備,并進行合理的節能布局,在運行過程中,也會不斷的優化設備能效,以最大化節約能源消耗。
以產線中最常見的冷水
泵為例,西安三星半導體員工經過長期觀察和數據分析,發現冷水泵經常在低負載狀態下運行。因此,工廠引進低能耗水泵,并且改善冷水泵自動化邏輯,大量減少臺泵運行。僅通過這一項改善,每個月節約電力約250萬度電。2021年,西安三星半導體共開展了233個節能項目,總節能約15,000噸標準煤,相當于33萬臺冰箱一年的用電量。
因為在綠色經營方面做出的突出貢獻,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多年來得到了來自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全面推行清潔生產 “綠色經營”理念賦能全產業鏈
中國三星的“綠色經營”理念不僅限于終端排放治理,也指向了污染源頭預防和產品設計、采購、制造、廢棄等全流程控制。除了發展循環經濟,全面推行清潔生產的綠色發展理念,中國三星對于綠色運輸和打造綠色供應鏈方面,也做出了不少貢獻。
在產品運輸環節,中國三星對運輸車輛提出了嚴格的環保要求。各個廠區都有一項規定,車輛進入廠區裝卸貨時,必須停車熄火,避免不必要尾氣產生。別小看這一規定,每天大批車輛往返于各地工廠與銷售網點之間,日積月累,節能減排效果不容小覷。運輸車輛優先選擇清潔能源汽車,并且運輸路線也要合理規劃,盡量減少運輸距離和避免重復運輸,以實現綠色運輸。
↑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
此外,中國三星還致力于構建“零填埋”工廠,努力實現廢棄物100%回收再利用,最大化實現資源循環利用。2021年,中國三星一般廢棄物再利用率達到93.1%,2020和2021年,西安三星半導體工廠和蘇州三星電子工廠,分別獲得“廢棄物零填埋”鉑金等級和“廢棄物零填埋”等國際認證證書,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為了構建綠色供應鏈管理體系,發揮核心企業的引領帶動作用,中國三星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技術和經濟支持,并為他們指派顧問。西安三星半導體員工李娜介紹,中國三星幫助供應鏈企業,對員工進行環境安全的全面教育和培訓,涉及職業安全、有害物質管理、危險廢棄物管理、污水和污水處理設施等環保設施的各項標準 22 條。不僅幫助他們通過綠色合作伙伴認證,也將中國三星的“綠色經營”理念延伸至整條供應鏈。
近年來,中國三星全面踐行“雙碳”目標,不斷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持續推進“綠色經營”,實踐“綠色三星”,向著“零排放”目標銳意進取。
作為中國三星一名普通員工,金聯還在為實現100%廢水循環利用而努力。在中國三星,像金聯這樣的員工數以萬計,環保理念已經融入到他們工作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現在,我們少浪費一些資源,未來,我們的后代就能多一片藍天。”這是他們對于環保最樸素的理解。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