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由中國水電四局(蘭州)機械裝備有限公司山東
新能源項目部承建的三峽產業園智能微網2臺大功率海上風電測試風機項目1#風機基礎順利澆筑完成,標志著國內首臺8MW陸上風電機組建設進入新節點。
1#風機采用金風GW171-8.0V80R01C100型機組,輪轂中心高度110米,風機機艙加葉輪總重486.06噸。風機基礎采用重力式擴展基礎,基礎由29根直徑800mm、有效樁長約35米的沖孔灌注樁和圓形擴展承臺組成,承臺直徑達21.6米,總高度為4米,鋼筋總量約74噸,混凝土約860立方米,基礎通過錨栓籠與塔筒連接,錨栓籠與其他相對較小容量風機錨栓籠相比,具有直徑更大、錨栓數量更多、安裝重量更大、精度要求更高等特點。
由于本工程風機基礎混凝土方量較大且需一次澆筑完成,施工過程需連續不允許留置施工縫,屬于大體積混凝土施工范疇,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前項目部針對本項目施工特點,編制了大體積混凝土專項施工方案,組織所有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參加安全技術交底,并制定了應急預案及相應保證措施,通過科學、合理的安排及調配施工資源來保障此次澆筑過程順利進行。10月26日7時,8MW測試風機承臺開始澆筑,歷時11個小時于下午18時收盤,圓滿完成了此次混凝土澆筑任務,贏得了業主、監理等單位的一致好評。
目前國內已吊裝完成的最大功率陸上風機是明陽智能在新疆烏魯木齊達坂城成功吊裝的MySE5.2-166機組,風電平價時代已來,如何降本增效成為風電項目開發建設經濟性和高效性的重要考量因素,使用大功率、高效率、低運維成本的機組是最佳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開發清潔可再生能源已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風能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正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大量開發應用。在風電政策、市場的不斷改善及風電技術的不斷提升下,我國風電機組技術實現日益突破,單機容量已從以往的千瓦級迅速躍升至兆瓦級。同時隨著海上風電向遠海、深海發展的趨勢,單機容量已向10MW級方向發展,風電機組進一步大型化是未來發展趨勢。采用大容量風電機組將有效的降低風電場度電成本,提高風電場規模開發利用的整體經濟性。這必將促使著陸上風電機組再次向著大型化發展的趨勢。三峽產業園智能微網2臺大功率海上風電測試風機項目8MW風機承臺混凝土的順利施工完成,提升了公司在陸上風電施工領域的施工技術水平,同時也為類似陸上大功率
風力發電機組施工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