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北京– 2020年10月22日 戴爾科技集團榮獲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授予的2020年“CITI卓異品牌”,這是戴爾繼2019年榮登CITI指數榜首后更進一步問鼎CITI最高獎項。
戴爾致力于創造積極的社會影響,推動可持續發展,憑借與供應鏈合作伙伴在環境合規、
節能減排、信息披露等方面的卓越表現,獲得業界肯定。
戴爾在中國持續踐行“在中國,為中國” 戴爾4.0+戰略,推動本地供應商通過自動化系統,接入大數據,進一步提高環境表現,構筑本地綠色供應鏈。
今日,戴爾憑借在供應鏈的環境領導力和影響力方面的表現榮獲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頒布的2020年供應鏈綠色企業信息公開指數(CITI)最高獎項 ——“CITI卓異品牌”。這一特殊榮譽僅頒發給多年在CITI排名靠前,并在綠色供應鏈方面具有突出表現和領導力的品牌。
綠色供應鏈CITI是由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和國際環保NGO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合作研發的全球首個基于品牌在華供應鏈環境管理表現的量化評價體系,致力于以公開、透明、國際化的標準評估品牌的供應鏈綠色水平。
戴爾科技集團供應鏈可持續發展副總裁Christy Abizaid女士表示:“戴爾科技集團的使命是以科技創新推動人類進步,這是我們矢志不渝地推動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動力之一。戴爾幾年前在綠色供應鏈CITI排名56位的情景仍歷歷在目,去年我們已經成為了第一,今年我們更獲得了卓異品牌的榮譽,這對戴爾的一個巨大的成就。感謝IPE對我們以及整個行業的推動。戴爾將繼續與客戶和合作伙伴攜手共進,展開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可持續發展合作項目,堅持按照安全、可靠、環保和節能的高標準進行產品設計和制造,為更美好的世界而努力。”
長久以來,綠色供應鏈建設就是戴爾科技集團的核心戰略之一。去年,戴爾發布了“2030愿景”,提出了多項大膽且具體的目標以進一步推進可持續發展,包括:
客戶每購買一件產品,戴爾回收一件與之相當的產品
引領循環經濟,實現產品原料一半以上來自回收材料或可再生材料
所有產品包裝100%使用回收材料或可再生材料
戴爾深知這一目標任重道遠,必須從一點一滴做起,以推動切實可見的進展。戴爾供應鏈通過風險評估、供應商調查或審核、糾正行動和能力培養四個要素,以“授人以漁”的形式,推動供應鏈的持續改進和發展;幫助供應鏈合作伙伴設定年度以及中長期的減排目標,并提供豐富的資源、主題項目和培訓來幫助供應商培養關鍵技能,以幫助確保負責任的制造:
減少排放:通過推行能耗項目,戴爾供應鏈在2019 年共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量275,130噸。以其中一家機械硬件的供應商為例,戴爾幫助其將能源轉換為可再生
光伏發電,即減少了 5,387 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
水資源管理:戴爾投入大量精力在水資源短缺或需要大量用水的工廠,與供應鏈中231 家工廠根據用水和排廢情況進行分析,指定并實施水資源風險緩解計劃。該項目在2019年節約2.99千萬立方淡水,相當于近7萬居民一年的綜合用水量。在中國,我們積極與本地合作伙伴開展項目,保護當地水資源。通過邀請28家企業定期參與社區圓桌會議,戴爾在中國太湖地區建立了水資源管理聯盟,并幫助太湖地區兩家供應商獲得水資源管理聯盟 (AWS)認證,而且我們將繼續推動供應商獲得AWS認證。
廢棄物處理:為減少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戴爾要求供應商公開透明地揭示自身的環境影響,有 51% 的戴爾直接材料供應商(按支出算)報告了在減少運營浪費方面取得進展。去年,戴爾可持續發展團隊與5家成品組裝供應商(ODM)開展廢棄物零填埋項目。截止年底,他們的廢棄物回收和回用比例均超過90%,其中4家實現零填埋。
循環材料:今年9月,戴爾獲得中環聯合認證中心(CEC)頒發的首張閉環塑料回收認證證書,成為中國首家獲此認證的公司。截止2019年底,戴爾科技集團制造的超過125種不同產品,都使用了通過正規回收的電子產品中可再利用的“閉環”塑料,與使用新材料比減少了11%的碳排放。在中國,戴爾攜手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平臺(PACE)啟動了塑料閉環回收試點項目,支持中國政府到2025年實現電子廢棄物回收率達50%、回收產品材料采購占比達20%的目標。截止2019年,該項目已生產2000公斤塑料樹脂,用于顯示器產品。
戴爾進入中國22年以來,一直在推動發展國內供應鏈,目前已有300多家國內企業進入戴爾的供應鏈體系,打造了頗具規模的IT供應鏈產業。戴爾的產品正通過中國供應體系的制造,被運往世界各地。秉持著“在中國 為中國”的理念,戴爾也承諾將繼續攜手本地供應商、合作伙伴,繼續構筑可持續的綠色供應鏈,推動切實可見的進展。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