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區別,其實總體來說元明粉分礦產和化工副產,礦產元明粉常用的開采方式通過向地下注水溶解,然后再抽上來,用蒸汽蒸發結晶,就得到元明粉了。化工副產就是硫酸根和鈉離子合成后的產物,一般里面雜質多。含量高的也能到99%。
礦產元明粉主要是開采自芒硝礦床,主要來說分類三種開采方法。第一利用現代內陸湖泊沉積礦床,礦石開采利用芒硝礦,是最早發現和制造元明粉的主要來源,目前來說規模普遍較小。第二種就是通過向地下注水溶解,然后再抽上來,用蒸汽蒸發結晶的固體萃取技術國內使用井下硐室水溶法生產,而不受季節限制,但是相對來說更加困難而且有著較高的開采成本。第三類也是是位于利用富含硫酸地下芒硝礦,發現在1980年代,90年代開采使用,生產規模比較大,自動化程度高,經濟效率通常很好。
副產元明粉,是目前來說常用的,而副產元明粉的主要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
第一:氫氧化鈉與硫酸合成工藝開創了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的先河。不但解決了含堿廢水的有效利用,其副產元明粉的商業價值也得到了體現。產品優點是主含量高,氯離子含量低,硫酸鈉含量基本都在99.5以上(國標一類一等品),鹽含量0.001,缺點是ph值呈酸性,白度不穩定,易結塊,不宜存放。顆粒度150目,主要用于玻璃行業、造紙行業和一部分印染行業。
第二:隨著鹽硝分離工藝的日趨成熟,以工業鹽生產的副產元明粉也是大量生產,年產量也達到了約100萬噸左右,產量僅次于粘膠纖維副產。主含量基本達標(硫酸鈉含量符合國家標準中二類一等品),中性,水分低,不結塊。缺點是白度不穩定,鹽含量高。顆粒度100-150目,主要用于印染行業、玻璃行業和泡花堿行業。
第三:純堿、氯堿副產元明粉的工藝與粘膠纖維副產元明粉的合成原理基本類似,但是由于其主產品的產量非常大,單價不高,而副產物(十水硫酸鈉,俗稱芒硝)的產量相對又不大,所以企業投入設備,生產元明粉的積極性不高。其特點是主含量基本達標(硫酸鈉含量符合國標二類一等品),中性,白度穩定。缺點是鹽含量高,水分大,易結塊。主要用于水泥添加劑、硫酸鋇等行業。
第四:有機酸副產元明粉:我國有機酸的生產范圍較大,有葵二酸、甲酸、蛋氨酸等,其中葵二酸的副產元明粉產量較大,目前全國有機酸副產元明粉的年產量大約為20萬噸,隨著有機酸的產量增長,副產元明粉也會相應提高。其特點就是主含量較低,水分大,白度較差,有異味。主要用于泡花堿行業和水泥添加劑。

第五:碳酸鋰副產元明粉:隨著我國鋰電池的廣泛應用,需求大幅增長,國外進口激增。在此背景之下國內一些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機構很快突破了技術壁壘,從鋰礦物中制備碳酸鋰的生產工藝,聯產無水硫酸鈉(副產元明粉)。其特點就是主含量基本達標(硫酸鈉含量符合國標二類一等品),白度較好。缺點是鹽含量較高,有雜質。主要用于合洗行業、化肥添加。
第六:氧化鋅、鉻鹽等,氧化鋅生產企業也配備了元明粉生產裝置,生產的元明粉產量也在逐年增加。主含量基本達標(硫酸鈉含量符合國標合格品),白度穩定,水分低。缺點是鹽含量較高,有雜質。顆粒度100-150目,主要用于水泥添加劑行業和化肥等。
相對來說,副產元明粉因為其中雜質的原因,其質量無法與天然的礦產元明粉相媲美,但是因為產量高,所以價格來說相對偏低,下游用戶為降低成本,紛紛向其采購,目前副產元明粉處于貨源緊缺狀態。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