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天新鮮出爐的《行業視角 | 分析了873個項目,土壤修復市場原來是這樣的【下篇-工程篇】》分析的土壤修復市場本地化指數,上海、湖南、北京位列三甲,其中上海更是高達100%,也就是說外地企業2019年在上海顆粒無收。
上述三地的土壤修復企業情況不盡相同,上海基本沒有成規模的相關企業,湖南有一些但排不上全國的龍虎榜,北京卻擁有當前的主要優勢企業。因此,市場本地指數有點意味深長。
當初,美國推動貿易全球化提出比較優勢原則:我的大飛機好,你就不用發展該產業了,買我的就好;你的襯衫好,我也不搞了,直接買你的。如果本地指數高是要發展相關產業的話,那就要看技術水平了。行業技術進步跟不上的話,目前工程化趨勢有可能會推動地方保護主義。
然而,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對工業污染地塊,鼓勵采用“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簡單地說,創新模式就是解決錢的問題,即“錢+修復+開發+建筑施工”。這幾項都有或者很快能補強的企業估計有以下幾家。
確實應該充分領會“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培育一批專業化骨干企業,扶持一批專特優精中小企業。”,搞清楚了國家戰略,才能把握好自身企業的發展目標。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