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春節新冠疫情爆發,這一年注定是讓人永生難忘的,千千萬萬的醫護人員奮戰在一線。與此同時,醫廢處置、污
水處理站等后勤工作人員也成為了抗疫戰線上一群特殊的“戰士”,他們負責定點醫院產生的醫療廢物,安全及時有效處置、污水處理設施良好運行,防控病毒傳播,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
醫療廢物處理堪稱疫情防治攻堅戰的最后一道防線:各級各類醫院的醫療廢物處理不當很容易出現二次污染甚至病毒傳播,為此生態環保部、衛生部聯合下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管理與技術指南(試行)》,《醫療廢物集中處置技術規范》來指導各地及時、有序、高效、無害化處置肺炎疫情醫療廢物,規范肺炎疫情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與技術要求。
目前,作為危險廢物的一種,醫療
垃圾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焚燒法、高溫蒸汽滅菌法、化學消毒法等,其中采用焚燒法處理醫療垃圾的占比為48%,焚燒法處理醫療垃圾是最為重要的處理方式之一。醫廢焚燒必然產生大量的熱量,國內主要采用風冷或者水冷的形式,將焚燒產生的大量熱能降溫后排放,不但浪費熱能還增加了水耗和電耗,這與國外技術水平更有著非常明顯的差距,美日歐普遍安裝了小型蒸汽發電裝置回收該熱量,既減少環境熱排放又產生經濟效益、減少醫廢處置的資源消耗。
下面就和朋友們分享一下整體齒輪箱式飽和蒸汽透平用于醫廢/危廢處置系統余熱回收發電的解決方案。
隨著我國危險廢物焚燒規模的不斷擴張,新建的大中規模的危險廢物焚燒系統設備已經能日處理100噸的危廢。危險廢物經過焚燒系統的充分燃燒,可以產生大量1100℃的煙氣,由于該煙氣中具有大量的腐蝕性氣體和煙塵,無法直接進行利用,因此必須要通過余熱
鍋爐進行換熱,將其熱源轉變成飽和蒸汽進行利用。余熱鍋爐設置有分汽缸,可以同時向多個用汽單位提供蒸汽,大部分蒸汽進入高速飽和蒸汽透平發電。余熱鍋爐產生的飽和蒸汽,溫度在150-160℃,壓力在6-10barg。除去余熱鍋爐的自身用氣(除氧器、全自動軟水器等),100噸的危險廢物焚燒項目可以產生12-14噸/小時的蒸汽。
在生活垃圾焚燒廠中已經普遍采用的常規大功率多級軸流式汽輪發電機,而危廢焚燒系統焚燒物料種類繁多、產生的可發電的熱能相對較少、焚燒工況穩定性較差、蒸汽波動大、汽輪機組維護和使用要求高,因此常規的汽輪發電機組不太適用于危廢焚燒廠中。
高速懸臂式渦輪
整體齒輪箱式飽和蒸汽透平(IGST)機組因為自身設計特點,對蒸汽品質要求不高,適合于熱源參數的大范圍波動,快速啟停、自動化程度高、整體撬裝、運行維護簡單,因此非常適合于危廢的焚燒處置系統中。
·熱源適應性廣,既適應于過熱蒸汽,也適用于飽和蒸汽。
·每臺單獨設計,按用戶熱源參數定制,運行效率高(70%-83%)。
·沖動式單級輪盤設計,軸向推力非常小,適應工況頻繁寬幅波動。
·機組整體撬裝,安裝方便,占地面積小,節省廠區內空間。
·啟停方便,冷態10分鐘、熱態1分鐘即可開機,無需長時間暖機。
·機組運轉平穩,自動化程度高,振動小,噪音低。
(以上為1000kW危廢處置余熱發電飽和蒸汽汽水系統圖)
(以上為1000kW機組平面布置圖)
以某危廢處理項目為例:焚燒系統經過余熱鍋爐自身用汽和其他利用后,平均還可以剩余9-10th的飽和蒸汽。通過高效整體齒輪箱式飽和蒸汽透平,可以產生每小時約1000kw的電能,發出的電可以用于補充系統自身電耗,極大的降低運行成本。
機組經濟效益:(按平均電價0.6元/度電)
節電量= 凈發電功率 1000kW ×年運行小時 7200h = 720萬度/年
節電收益=648萬度×0.6 元/度電 = 432萬元。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