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河南印發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方案。方案提出,開展非電行業提標治理。2019年年底前鋼鐵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具體要求如下:
1.鋼鐵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鋼鐵企業完成提標治理,其中,鋼鐵燒結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生產工序分別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
2.水泥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通用水泥熟料企業完成提標治理,水泥窯廢氣在基準氧含量10%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逃逸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8毫克/立方米。生產能力2000噸/日及以下、列入淘汰范圍的生產線,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3.焦化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焦化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焦爐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毫克/立方米;其他工序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已列入“以鋼定焦”淘汰范圍的焦化企業,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4.電解鋁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電解鋁企業完成提標治理,電解槽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毫克/立方米。
5.碳素行業(含石墨)。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碳素(含石墨)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煅燒、焙燒工序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毫克/立方米。生產能力10萬噸/年以下、列入淘汰范圍的獨立鋁用碳素生產線,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6.平板玻璃、電子玻璃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平板玻璃和電子玻璃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玻璃熔爐煙氣在基準氧含量8%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
對已有明確轉型轉產、退城入園、關閉退出規劃的企業,可不再實施深度提標治理。對逾期未完成深度治理的鋼鐵、水泥、碳素、焦化、電解鋁、玻璃、耐材企業,研究納入懲罰性電價政策范圍。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辦公室
關于印發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方案的通知
委機關各處(室、局):
現將我委《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2019年4月16日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持續打好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工作部署,確保完成涉及我委的各項任務,根據省污染防治攻堅辦印發《關于印發河南省2019年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豫環攻堅辦〔2019〕25號)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牽頭負責的工作任務
(一)強化煤炭消費總量管控。全面落實煤炭消費減量替代,2019年力爭全省煤炭消費總量控制在2.1億噸以內,同比下降5%左右。對2018年空氣質量排序后三位的駐馬店、周口、許昌3個地市嚴格耗煤項目
節能審查,新上非電行業耗煤項目實行2倍減量替代。組織實施省轄市、省直管縣(市)2018年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考核工作。制定實施《河南省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實施辦法》,把煤炭消費總量控制作為重點企業節能考核的重要內容,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未完成的企業,年度節能考核結果確定為不合格,采取責令限期整改、行政處罰、信用聯合懲戒等措施,引導重點企業在能源和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約束下合理安排生產經營活動。強化煤炭消費總量預警約談機制,分解下達2019年各省轄市及重點企業煤炭消費總量控制目標,按月發布各省轄市煤炭消費總量目標監測預警情況;對區域煤炭消費月度監測2次為紅色預警的,約談當地政府分管減煤工作的副秘書長和牽頭部門主要負責同志;第3次出現紅色預警的,約談當地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同時對被約談的地方采取區域項目限批(涉及民生和環保的除外)、停止安排中央和省財政資金項目等處罰措施;約談省轄市政府分管負責同志后,不采取有力措施、目標進度仍然滯后的,列入污染防治攻堅重點督辦事項,依規進行追責問責。(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統計局配合,各地政府負責落實。以下均需各地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責任處室(局):環資處牽頭,各有關處室參與
完成時限:2019年底
(二)加快淘汰落后煤電產能。以超期服役機組、煤耗、環保、安全等不達標機組為重點,實施更加嚴格的關停標準,再淘汰一批20萬千瓦級及以下煤電機組。通過將非供熱燃煤自備機組的全部或部分電量轉讓給公用高效清潔機組代發方式,再關停一批企業自備煤電機組。2019年3月底前,確定年度擬關停機組清單,力爭淘汰落后和布局不合理的煤電機組150萬千瓦。(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電力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電力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三)實行電力綠色節能調度。在最大限度吸收區外來電和全額消納非煤電力基礎上,堅持以熱定電,根據燃煤機組能耗水平、排放水平執行階梯開機方案,統籌實施電力綠色調度,堅持“煤隨電走”,煤炭消費量指標隨電力調度指標同步轉移,保障全省電網安全和電力供應,實現全省范圍內電煤消耗最優。力爭60萬千瓦及以上煤電機組發電量占比提高至60%以上。(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電力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運行局、電力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擴大天然氣利用規模。加強與中石油、中石化等上游供應商溝通銜接,加大市場資源采購,爭取更多油氣資源量。加快推進濮陽文23儲氣庫以及6個LNG(液化天然氣)應急儲備中心建設,2019年,全省天然氣資源供應量力爭達到135億立方米。新增天然氣量優先用于城鎮居民的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采暖季期間,要重點保障民生用氣。(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財政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油氣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五)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加快風電資源開發,著力推進四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建設,建成一批平原風電示范項目和分散式風電項目。依照國家政策有序推進
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熱電聯產示范項目,全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180萬千瓦。到2019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8.5%左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財政廳、電力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
新能源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六)加大外電入豫規模。根據電力市場需求變化情況,綜合采取政府間協議、市場化交易等措施,加快構建全省多通道、多方向輸電格局。2019年,力爭全年實現外電入豫500億千瓦時。(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電力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電力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七)啟動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2019年3月底前,各省轄市政府對城市建成區內現有鋼鐵、電解鋁、水泥、玻璃、焦化、鑄造、碳素、化工、耐材等重點涉氣工業企業開展全面摸底調查,確定重污染企業名單,并逐一登記造冊。省生態環境部門研究確定大氣污染物分區域排放標準;各地發展改革部門明確可以承接搬遷企業的園區及承接產業類別;在企業提出就地改造、轉型轉產、退城入園、關閉退出等分類實施意見的基礎上,各地工業和信息化部門會同生態環境、發展改革等相關部門組織專家評審,確定搬遷改造方式。(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分工負責)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八)推廣使用新能源和清潔能源汽車。2019年新增、更新公交車輛、市政環衛車輛全部純電動化,新增、更新的郵政、出租、輕型物流配送車輛實施以新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化比例不低于85%。其中,鄭州市建成區公交車輛、出租車輛、市政環衛車輛、物流配送車輛等領域基本實現電動化,試點建設入城區貨物車輛統一清潔調配中心。加快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和公交市政等車輛集中停放地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建設,2019年年底,全省建成各類集中式充換電站達到500座、分散式充電樁達到3.5萬個,滿足全省超過14萬輛電動汽車(標準車)充電需求,建成省內國家級高速公路城際快充網絡。優化承擔物流配送的城市新能源車輛的便利通行政策。(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交通運輸廳、住房城鄉建設廳、機關事務管理局、市場監督管理局、電力公司、機場集團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電力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九)開展清潔替代。對以煤、石油焦、渣油、重油等為燃料的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等,積極推進使用天然氣、電等清潔能源以及利用工廠余熱、熱電廠供熱等進行替代。(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生態環境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電力處、油氣處、環資處分工負責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持續實施“雙替代”供暖。集中供熱管網覆蓋區域外,堅持宜電則電、宜氣則氣、宜煤則煤、宜熱則熱,在電力供應有保障的地區,優先實施電能清潔取暖工程,綜合運用地源、水源和空氣源
熱泵等技術,建設一批分布式電能供暖項目。天然氣管網覆蓋到的區域,在落實氣源合同的前提下,有序建設燃氣
鍋爐房、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煤改氣”、“煤改電”堅持以供定需、以氣定改、先立后破,在氣源、電源未落實情況下,原有取暖設施不予拆除。2019年完成“雙替代”80萬戶。(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財政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電力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電力處、油氣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十一)因地制宜發展地熱能供暖。以地熱能清潔供暖規模化利用試點建設為依托,推進鄭州、濮陽、周口等11個試點市(縣)加快建設。總結地熱能供暖規模化開發利用的建設模式和管理經驗,以嚴格保護水資源和生態環境為前提,重點在集中供暖無法覆蓋的城區、園區、城鄉結合部及有需求的村鎮地區,因地制宜選擇地表水源、土壤源、地下水源熱泵技術供暖進行推廣。全年力爭新增地熱供暖能力1300萬平方米。(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自然資源廳、水利廳、生態環境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新能源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十二)加強供熱能力保障。結合城區集中供暖需求,以冬季有采暖缺口的城市為重點,積極實施現役純凝機組采暖供熱改造,有序發展背壓機組,2019年全省新增熱電聯產集中供熱能力3000萬平方米。對用熱、用氣需求較大的園區、區域,積極推廣集中供熱、供氣。(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電力處
完成時限:2019年底
二、參與配合的工作任務
(一)持續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行動。各地組織市、縣、鄉三級力量,以“散亂污”企業及10蒸噸/時及以下燃煤小鍋爐為重點,進行分批次拉網式排查,實施清單式、臺賬式、網格化管理,實現動態清零。對已經核實的“散亂污”企業,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則,實施依法分類處置。對不符合產業政策準入、產業布局規劃、裝備技術水平落后、治理達標無望的企業,實施“兩斷三清”(斷水、斷電、清除原料、清除設備、清除產品);對列入搬遷整合類的,按照發展規模化的原則,搬遷至工業園區并實施升級改造;對列入升級改造類的,樹立行業標桿,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對“散、亂、污”企業集群,要制定總體整改方案,限期整改提升或搬遷入園。凡被各級督導檢查核查發現“散亂污”企業整改不到位的,將實行專項督辦、限期整改;對出現普遍性或區域整治不到位的,依規予以追責。(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生態環境廳、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二)大力壓減過剩和低效產能
1.加強高耗能行業落后產能用煤管控。制定《河南省淘汰落后生產工藝產品目錄》,將鋼鐵、電解鋁、焦炭、化工、水泥、碳素、鑄造、耐材、棕剛玉、鐵合金、磚瓦制品等行業落后裝置列入省淘汰目錄。對于使用列入淘汰落后裝置的企業,自2019年起實行最嚴格的重污染天氣管控,黃色及以上預警情況下實施最大程度停限產。鼓勵各市采取措施提前關停使用列入淘汰目錄落后裝置的企業。
2.化解焦化行業過剩產能。全面落實國家“以鋼定焦”政策,排查確定炭化室高度4.3米及以下的焦化企業清單。安陽、濟源、洛陽、平頂山、許昌等省轄市列入清單的企業,2019年減少煤炭消費60%。鼓勵各地提前關停清單內的企業。
3.壓減化工行業低效產能。開展合成氨企業排查,列出采用固定床間歇式煤氣化爐技術裝置和單套裝置30萬噸/年以下的合成氨企業清單。鄭州、開封、洛陽、安陽、鶴壁、新鄉、焦作、漯河、三門峽、南陽、駐馬店、周口等省轄市列入清單的企業,2019年減少煤炭消費60%。鼓勵各市提前關停清單內的企業。
4.壓減有色行業低效產能。加快退出低效電解鋁產能,開展碳素企業排查,列出10萬噸/年以下獨立鋁用碳素企業清單。鄭州、洛陽、平頂山、安陽、焦作、三門峽、新鄉等省轄市列入清單的企業,2019年要減少碳素產量50%。鼓勵各市提前關停清單內的企業。
5.積極退出有色、水泥行業低效產能。積極推進10萬噸/年以下的獨立鋁用碳素企業、2000噸/日及以下通用水泥熟料生產線以及直徑3米及以下水泥粉磨裝備退出,鼓勵各市提前關停相關企業設備。
(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三)積極推動重點行業布局調整。各地深入分析產業現狀,科學確定主導產業,大力推動焦化、鑄造、碳素、耐材、鐵合金、棕剛玉等產業整合,實施傳統產業兼并重組、退城入園和優化布局,加快企業規模化、產業集群化和裝備大型化;鼓勵重點區域鋼鐵企業通過徹底關停、轉型發展、改造升級、省外搬遷等方式實現轉型發展;支持水泥骨干企業搭建產能整合平臺,主動壓減競爭乏力的過剩產能。洛陽市、許昌市、三門峽市等小產業集群集中的省轄市,要針對重點區域、特色行業,制定專項方案,加快推進小產業集群整合。(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自然資源廳、省政府國資委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四)大力發展鐵路貨運、水路貨運和多式聯運。擴大干線鐵路運能供給、加快鐵路專用線建設、加強鐵路運輸組織、規范鐵路短駁運輸、提升鐵路貨運服務水平,推進三門峽至江蘇洋口港鐵路建設,推動鐵路專用線直通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實現“點到點”鐵路運輸。
1.提升鐵路貨運能力。2019年6月底前完成209條閑置鐵路專用線摸底調查,制定鐵路專用線運量提升專項方案;2019年9月底前,力爭建成蒙華鐵路河南段;加快米字形高鐵和鄭州南站樞紐工程等重點鐵路項目建設。
2.提升水路貨運能力。加快航運基礎設施和集疏港通道建設、優化水路運輸組織、推進內河船舶標準化清潔化,6月底前,周口市、漯河市、平頂山市、信陽淮濱縣編制完成臨港經濟專項規劃。
3.組織實施“多式聯運+”工程。完善省內鐵路站與物流園區、集裝箱中心站、重點企業的無縫銜接,進一步提高跨運輸方式資源整合能力。2019年年底前,完成12個省級多式聯運示范工程建設,多式聯運貨運量年均增長25%,鐵路貨運量(含到達和發送)增加3000萬噸,省內航道水路貨運量(含到達和發送)增加750萬噸。
4.提高重點企業鐵路運輸比例。重點推進煤炭、鋼鐵、電解鋁、電力、焦化、建材、水泥、汽車制造等大型工礦企業、大型物流園區以及交易集散基地新建或改擴建鐵路專用線,大宗貨物年貨運量150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鐵路專用線接入比例達到80%以上,擁有鐵路專用線的大型工礦企業和新建物流園區主要由鐵路運輸大宗物料。
(省交通運輸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財政廳、自然資源廳、生態環境廳、水利廳、市場監督管理局、省政府國資委、中國鐵路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省機場集團、鄭州國際陸港公司配合)
責任處室(局):基礎處、鐵路辦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五)加強油品質量監管。全面禁止銷售普通柴油和低于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柴油,嚴格落實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持續開展汽柴油生產加工企業、變性燃料乙醇生產加工企業以及乙醇汽油調配站等生產加工環節油品質量抽查;深入開展“河南省油品質量專項檢查行動”,堅持挖幕后、斷鏈條、打黑油、端窩點,持續開展加油站、儲油庫等流通環節油品質量抽查,依職能依法查處銷售不合格油品違法行為,發現兩次銷售不合格油品的加油站,商務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危險化學品經營批準證書和成品油零售經營批準證書。嚴厲打擊流動加油車售油、違規銷售散裝汽油和成品油流通領域其他違法違規行為。(省商務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應急管理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油氣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六)大力推進露天礦山整治。落實《河南省露天礦山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實施方案》目標任務,以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水源保護區、主要交通干線兩側和城市建成區周邊為重點,對全省范圍內所有露天礦山開展綜合整治。在重點露天礦山企業采礦區、破碎站、廢石場等重點揚塵環節安裝視頻監控設施,接入生態環境部門環境監測系統,視頻數據與自然資源部門聯網共享。對證照齊全,但污染治理不規范、排放不達標的露天礦山,依法責令停產整治,制定“一礦一策”整治方案,整治完成并經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合格后方可恢復生產,未通過驗收的一律不得恢復生產;對拒不停產或擅自恢復生產的,依法強制關閉,限期進行生態修復。對非法露天開采礦山(含證照過期的礦山),按照“三不留”(不留人員、不留采礦設備、不留建筑物)的標準,由所在地政府于2019年12月底前取締完畢,限期進行生態修復。對責任主體滅失的露天礦山,各地按照“宜林則林、宜耕則耕、宜草則草、宜景則景”的原則,加快生態修復,減少揚塵污染。嚴格控制露天礦山礦業權審批,生態保護紅線內的區域,新建露天礦山項目不予核準或備案、不予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已設露天礦山全面退出。(省自然資源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生態環境廳、應急管理廳、省政府國資委參與)
責任處室(局):環資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七)開展非電行業提標治理
1.鋼鐵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鋼鐵企業完成提標治理,其中,鋼鐵燒結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50毫克/立方米,其他生產工序分別不高于10、50、200毫克/立方米。
2.水泥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通用水泥熟料企業完成提標治理,水泥窯廢氣在基準氧含量10%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逃逸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8毫克/立方米。生產能力2000噸/日及以下、列入淘汰范圍的生產線,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3.焦化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焦化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焦爐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毫克/立方米;其他工序顆粒物排放濃度不高于10毫克/立方米。已列入“以鋼定焦”淘汰范圍的焦化企業,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4.電解鋁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電解鋁企業完成提標治理,電解槽煙氣顆粒物、二氧化硫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毫克/立方米。
5.碳素行業(含石墨)。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碳素(含石墨)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煅燒、焙燒工序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10、35、100毫克/立方米。生產能力10萬噸/年以下、列入淘汰范圍的獨立鋁用碳素生產線,可不再實施提標改造。
6.平板玻璃、電子玻璃行業。2019年年底前,全省符合條件的平板玻璃和電子玻璃企業完成提標治理,玻璃熔爐煙氣在基準氧含量8%的條件下,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濃度分別不高于30毫克/立方米、150毫克/立方米、400毫克/立方米。
對已有明確轉型轉產、退城入園、關閉退出規劃的企業,可不再實施深度提標治理。對逾期未完成深度治理的鋼鐵、水泥、碳素、焦化、電解鋁、玻璃、耐材企業,研究納入懲罰性電價政策范圍。
(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價管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八)開展工業爐窯專項治理
1.全面摸底排查。2019年3月底前,研究制定全省工業爐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依據熔煉爐、熔化爐、燒結機(爐)、焙(煅)燒爐、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煉焦爐、煤氣發生爐等9類,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工業爐窯詳細管理清單,按照“淘汰一批,替代一批,治理一批”的原則,分類實施提升整治。對未列入排查清單的工業爐窯,全部納入秋冬季錯峰停產清單。(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2.淘汰落后爐窯。京津冀傳輸通道城市基本淘汰有色行業燃煤干燥窯、燃煤反射爐,以煤為燃料的熔鉛鍋和電鉛鍋;基本淘汰熱電聯產供熱管網覆蓋范圍內的燃煤加熱、烘干爐(窯)。(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3.實施達標治理。嚴格執行國家工業爐窯行業排放標準和《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DB41/1066—2015),2019年10月底前,完成所有工業爐窯達標整治;高爐煤氣、焦爐煤氣實施精脫硫改造,煤氣中硫化氫濃度小于20毫克/立方米。(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九)加快推進工業燃煤設施拆改。2019年6月底前,按照“主體移位、切斷連接、清除燃料、永不復用”標準,完成省轄市建成區內所有燃煤熱風爐、燃煤導熱油爐的拆除或清潔能源改造工作;10月底前,淘汰全省范圍內所有爐膛直徑3米以下燃料類煤氣發生爐。(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工業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實施綠色環保調度。深入實施工業企業綠色調度,我省綠色環保調度制度有關要求,對照污染物排放水平、物料產品運輸結構、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廠容廠貌、信用情況5大類11項指標,遴選出示范作用的綠色環保引領企業,落實錯峰生產和污染天氣管控豁免、綠色信貸、審批支持、資金支持、優先參與電力市場交易五方面政策激勵,實現“誰改造誰受益,早改造早受益”,促進高質量發展。(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廳、財政廳、金融辦配合)
責任處室(局):環資處、工業處、財金處、電力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一)大力推進城區集中供暖。充分利用好現有集中供暖資源和設施,在已有大型熱源和集中供暖管網的區域,深入排查居民供暖需求,推動富裕供熱能力向合理半徑延伸,深挖供暖潛力,減少供暖盲區。2019年10月底前,鄭州、安陽、焦作、濮陽市建成區集中供暖普及率達到90%以上,新鄉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5%以上;洛陽、許昌、濟源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80%以上;三門峽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5%以上;開封、平頂山、鶴壁、駐馬店4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70%以上;漯河、商丘、南陽3市集中供熱普及率達到60%以上。(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配合)
責任處室(局):城市處、電力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二)逐步推進熱源半徑內燃煤設施關停。30萬千瓦及以上熱電聯產電廠供熱半徑15公里范圍內落后小煤電、燃煤鍋爐和未完成低氮改造的各類鍋爐,推動關停整合。(省生態環境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市場監督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電力處、環資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十三)積極推進
建筑節能改造。鼓勵城鎮新建居住建筑執行75%節能設計標準,大力發展綠色建筑,到2019年年底,全省綠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達到45%。進一步健全能源計量體系,持續推進供熱計量改革。試點開展農房節能改造,支持農戶在墻體、門窗、屋面、地面等圍護結構中采用節能措施,降低農村房屋采暖能耗。(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發展改革委、機關事務管理局配合)
責任處室(局):環資處
完成時限:持續推進
三、工作要求
(一)強化組織領導。要充分發揮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指揮部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環資處)要做好銜接溝通,定期開展調度,壓實目標責任。各責任處室主要負責同志作為專項指揮部成員,要高度重視,梳理工作任務,建立臺賬,定目標、定責任、定措施,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
(二)加強督導檢查。各有關處室應結合工作實際,細化目標任務,加強對各地的業務指導,定期開展專項督導檢查,及時掌握工作進度,強化事中事后監管。
(三)完善信息報送制度。繼續實行重點工作周協調制度,各有關處室(局)要明確一名聯絡員,負責定期反饋工作進展情況。聯絡員名單請于4月20日前反饋至環資處。每月3日前將上月工作進展情況反饋至委污染防治攻堅戰專項指揮部辦公室(環資處)(郵箱:sfgwhb@163.com)
免責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 綠色節能環保網 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站證實, 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 作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